上篇 苏州历史地理概要 5
苏州历史气候与生态变迁 5
一、原始社会苏州气候及生态变化 6
二、先秦至明清时期苏州气候变迁及生态变化 7
三、民国以来苏州气候变化 14
苏州地质与地貌变迁 16
一、苏州地质变迁过程 16
二、苏州历史时期地质断裂及地震灾害 18
三、苏州地貌的历史变迁 19
苏州古城水道变迁 26
一、古城水道干道增减概况 26
二、古城内四直水道变迁 41
三、古城外水道变迁 46
苏州历史建置沿革 51
一、先秦汉晋苏州建置 51
二、隋唐宋元苏州建置 53
三、明清苏州建置沿革 54
四、民国以来建置沿革 55
苏州城池防务 61
一、古城防务 61
二、海防、江防、湖防 67
三、关隘冲要 71
中篇 苏州史研究概述 75
先秦时期苏州史研究 75
一、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谱系 75
二、关于良渚文化的去向 76
三、夏商时代的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 78
四、关于太伯仲雍奔吴 80
五、关于吴国的王陵 82
六、关于吴国的都城 83
七、关于石室土墩遗存的性质 86
八、关于吴文化的内涵 87
九、吴国史与吴文化研究成果累累 89
秦汉至隋唐时期苏州史研究 91
一、综合性研究 91
二、政治史研究 92
三、经济史研究 93
四、社会史研究 97
五、文化史研究 99
五代宋元时期苏州史研究 102
一、有关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南方问题 102
二、关于范仲淹的研究 103
三、关于一些苏籍作家的研究 107
四、关于马可·波罗有否到过中国的争论 109
五、五代宋元史研究中的一些缺失 109
明代苏州史研究 110
一、官、民田制度研究 110
二、明代苏州重赋研究 112
三、明代苏州农业生产发展研究 114
四、明代苏州手工业发展研究 119
五、明代苏州商业发展研究 122
六、明代苏州市镇研究 127
七、明代苏州资本主义萌芽研究 131
八、明代苏州党社、民变研究 133
九、明代苏州社会风气与风俗研究 139
十、明代苏州家族研究 142
十一、明代苏州文化研究 146
十二、明代苏州人物研究 153
清代苏州史研究 161
一、政治史研究 161
二、经济史研究 172
三、社会史研究 180
四、文化史研究 185
五、家族与人物研究 193
中华民国时期苏州史研究 203
一、关于反帝爱国运动研究 203
二、关于工人运动研究 204
三、关于抗日战争研究 205
四、关于丝织业研究 207
五、关于工业结构研究 208
六、关于乡村经济研究 209
七、关于地域市场史研究 213
八、关于城乡经济关系研究 216
九、关于商会研究 218
十、关于城镇化研究 219
十一、关于社团组织研究 221
十二、关于社会生活研究 222
十三、关于教育史研究 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苏州史研究 227
一、研究的总体情况 227
二、关于土地改革的研究 230
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 232
四、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研究 234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研究 235
六、关于“苏南模式”的研究 236
七、对新“苏南模式”的研究 260
八、关于文化教育的研究 264
下篇 苏州史论 267
春秋吴国国号及苏州城市符号的“吴”及其溯源 267
一、文献记载的苏州城市符号“吴” 267
二、“吴”字溯源 277
三、文献记载的吴国号与吴器吴国号铭文的文化背离 281
四、文献记载的吴国号“吴”与阖闾、夫差时期吴器铭文中吴国号“吴”的重合 317
秦汉至隋唐时期吴城所辖行政区域及政治地位的变迁 329
一、会稽郡时期 329
二、吴郡时期 330
三、苏州时期 333
四、吴城的政治地位变迁 335
五代宋元时期来苏移民问题 337
一、外来人口乐于迁苏的时空背景 337
二、外来人口的来源与组成 339
三、外来移民的安排与移民的作用 341
明代苏州地位论纲 346
一、明代苏州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347
二、行政上的京畿之府,弹丸之地 348
三、人口密集之区 349
四、经济重心 351
五、文化中心 356
六、社会风气移易的先导之区 358
晚清苏州的现代演进 362
一、咸同之际的战火终结了传统的“姑苏繁华” 362
二、机器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365
三、现代医院和中西医汇通 372
四、现代学校教育的兴起 374
五、现代城市空间的拓展 377
民国以降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规定性 386
一、苏州乡土特质:自然与人文的协调 386
二、苏州共同体特色:稀缺的文化资源 393
三、苏州民国变迁与传统绵延 398
四、不绝如缕的传统脉络 410
人民公社时期苏州农村社队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414
一、社队工业的缘起 414
二、社队工业的初步发展与整顿 419
三、社队工业的复苏 423
四、社队工业的平稳发展 424
五、社队工业的快速发展 429
六、社队工业的评价 435
改革开放时期苏州经济发展的三次跨越 441
一、农转工:乡镇工业崛起推进工业化 441
二、内转外:“三外”齐上推进国际化 446
三、量转质:绘就全面小康的现实图景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