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一 研究范式的反思 1
二 研究范围的框定 4
第二节 研究对象 6
一 语用思想 6
二 儒家的立场或视角 6
三 儒家语用思想 7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8
一 研究目的 8
二 选题意义 9
第四节 理论基础 10
一 阐释框架 10
二 阐释视角 20
第五节 材料方法 20
一 研究材料 20
二 研究方法 21
第二章 研究回顾 24
第一节 西方语用学发展路线 24
一 从单元论到综观论 24
二 从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 26
三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 27
第二节 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览 28
一 理论引介、批判和重构 28
二 理论运用和现象解释 30
三 传统语用思想梳理 32
四 孔孟语用思想梳理 34
第三节 小结 38
第三章 孔子语用思想(上) 41
第一节 孔子其人 41
第二节 思想背景 41
一 传统沉积 41
二 时代需求 42
第三节 语用主体 45
一 君子及其内涵转变 45
二 君子人格 47
第四节 君子和语言使用 52
一 君子重“言” 52
二“言”的语用性质 53
三 言人关系 54
四 诸德与“言” 61
第四章 孔子语用思想(下) 86
第一节 用言之方 86
一 取譬 86
二“正名” 97
三“时然后言” 104
第二节 理解之道 115
一 理解的基础 115
二 理解的目的 116
三 理解的层次 116
四 理解的方法 118
第三节 孔子语用思想小结 124
第五章 孟子语用思想(上) 127
第一节 其人其书 127
第二节 思想背景 128
一 传统文化与教育背景 128
二 加剧的意识形态危机 128
三 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 129
四 儒门内部的分化 130
第三节 语用主体 132
一 心性论 132
二 养气论 135
三 理想人格——“大丈夫” 138
四“大丈夫”与君子的比较 140
第四节“大丈夫”与语言使用 141
一 大丈夫重“言” 141
二 言人关系 143
三 诸德与“言” 145
第六章 孟子语用思想(下) 154
第一节 用言之方 154
一“强恕而行” 154
二 正人心 164
三 顺时而权 164
第二节 理解之道 170
一“以意逆志” 170
二“论世” 182
三“以意逆志”和“论世”作为理解方法的结合及其适用范围 190
第三节 孟子语用思想小结 198
第七章 结语 201
第一节 孔孟语用思想回顾——兼与西方语用学比较 201
一 语用主体 201
二 言语功能(语用意义) 203
三 表达和理解方法 207
第二节 孔孟语用思想对语用学发展的启示 211
第三节 有待讨论的问题 213
主要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