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用植物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铸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1402599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套丛书为“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修订版,该套教材是针对全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和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而编写。为了更新知识、优化教材品种,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院校教学,启动了该套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修订后品种为39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订:1.对上版教材中不合理的内容框架结构进行适当调整;2.内容(含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学科知识、方法与技术等)上吐故纳新,去除陈旧的知识,补充新的知识;3.对上版教材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进行纠正修改。

概论 1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概念和地位 1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和特点 1

二、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药用植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2

一、药用植物学的概念和内涵 2

二、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对象 3

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3

四、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6

五、我国药用植物学的主要进展 8

第三节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 9

第四节 药用植物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10

第五节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11

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 13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13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 13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4

三、原生质体 14

四、细胞壁 19

五、后含物 22

六、细胞的新陈代谢 25

第二节 植物细胞分裂与增殖 26

一、细胞周期 26

二、细胞分裂 27

三、细胞生长和分化 28

四、细胞死亡 30

第三节 植物组织 31

一、植物组织与器官的概念 31

二、植物组织类型 32

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49

第一节 种子和幼苗 49

一、种子的基本组成 49

二、种子的基本类型 50

三、种子萌发与幼苗 51

第二节 根 53

一、根的功能 53

二、根的形态和类型 54

三、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56

四、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61

第三节 茎 64

一、茎的功能 64

二、茎的形态和类型 65

三、茎的变态 68

四、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69

五、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73

第四节 叶 78

一、叶的功能 78

二、叶序和叶的形态 79

三、叶的组织构造 86

四、叶的构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89

第五节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91

一、营养器官维管组织的联系 91

二、营养器官生理功能的联系 92

三、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92

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与繁殖器官 95

第一节 繁殖的类型 95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95

二、植物的无性生殖 95

三、植物的有性生殖 96

四、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96

第二节 花 97

一、花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97

二、花部的形态结构变化 103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104

四、花序 105

五、被子植物生殖结构的发育 108

第三节 种子的形成 115

一、胚的发育 115

二、胚乳 117

三、种皮的形成 118

第四节 果实 119

一、果实的形成与结构 119

二、果实的类型 119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123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 127

第一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与调控 127

一、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 127

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0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130

一、种子萌发 130

二、植物的生长 132

三、植物的运动 133

第三节 植物的生殖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134

一、花的诱导和花器官形成 134

二、种子的成熟及调控 138

三、果实的成熟及调控 138

第五章 药用植物分类与命名 141

第一节 药用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41

一、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组成 141

二、药用植物分类的目的 142

三、植物分类的单位 142

四、药用植物的命名 144

第二节 药用植物分类的证据和方法 147

一、药用植物分类的证据 147

二、药用植物分类的方法 149

三、药用植物鉴定的程序 150

四、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151

第三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52

第四节 植物界的发生与演化 153

一、低等植物的发生与演化 153

二、高等植物的发生与演化 154

三、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 155

第六章 藻类植物 Algae 157

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 157

一、藻体形态结构 157

二、细胞结构 157

三、繁殖和生活史 157

四、生境与分布 158

第二节 藻类植物的分类 158

一、蓝藻门 Cyanophyta 158

二、绿藻门 Chlorophyta 159

三、红藻门 Rhodophyta 161

四、褐藻门 Phaeophyta 162

第七章 菌类 Fungi 165

第一节 黏菌、真菌和地衣的区别 165

第二节 细菌门 Bacteriophyta 165

一、放线菌的特征 166

二、常见的放线菌 166

第三节 真菌门 Eumycophyta 166

一、主要特征 166

二、真菌的主要分类群 168

第八章 地衣 Lichens 176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176

一、地衣的组成和营养关系 176

二、地衣的形态与结构 176

三、地衣的繁殖 177

四、生境和分布 178

第二节 地衣植物的分类 178

一、子囊衣纲 Ascolichens 178

二、担子衣纲 Basidiolichens 178

三、不完全衣纲 Lichens imperfecti 178

第九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180

第一节 苔藓植物概述 180

一、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 180

二、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180

三、生活史 181

四、生境和分布 181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 181

一、苔纲 Hepaticae 181

二、藓纲 Musci 182

第十章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185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85

一、孢子体 185

二、配子体 188

三、生活史 188

四、化学成分特征 189

五、生境与分布 190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190

一、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 190

1.松叶兰科 Psilotaceae 190

二、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190

2.石松科 Lycopodiaceae 191

3.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192

三、水韭亚门 Isoephytina 192

四、楔叶亚门 Sphenophytina 192

4.木贼科 Equisetaceae 192

五、真蕨亚门 Filicoph ytina 193

5.紫萁科 Osmundaceae 194

6.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194

7.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194

8.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194

9.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195

10.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95

11.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96

12.槲蕨科 Drynariaceae 197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200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00

一、形态特征 200

二、化学成分特征 201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202

一、孢子体和球花 202

二、雄配子体 202

三、雌配子体 202

四、传粉和受精 203

五、胚胎发育与成熟 204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205

一、苏铁纲 Cycadopsida 205

1.苏铁科 Cycadaceae 205

二、银杏纲 Ginkgopsida 206

2.银杏科 Ginkgoaceae 206

三、松柏纲 Coniferopsida 206

3.松科 Pinaceae 206

4.杉科 Taxodiaceae 207

5.柏科 Cupressaceae 208

四、红豆杉纲 Taxopsida 209

6.紫杉科 Taxaceae 209

7.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209

五、买麻藤纲 Gnetopsida 211

8.麻黄科 Ephedraceae 211

9.买麻藤科 Gnetaceae 211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 Angiospermàe 214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14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势 215

第三节 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与分类系统 216

一、假花学说与真花学说 216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218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219

一、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se 220

(一)离瓣花亚纲 Choripetalae[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220

1.杨柳科 Salicaceae 220

2.杜仲科 Eucommiaceae 220

3.桑科 Moraceae 221

4.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222

5.蓼科 polygonaceae 223

6.商陆科 Phytolaccaceae 225

7.石竹科 Caryophyllales 225

8.苋科 Amaranthaceae 226

9.木兰科 Magnoliaceae 227

10.樟科 Lauraceae 229

11.毛茛科 Ranunculaceae 230

12.芍药科 Paeoniaceae 233

13.小檗科 Berberidaceae 234

14.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235

15.睡莲科 Nymphaeaceae 236

16.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236

17.胡椒科 Piperaceae 237

18.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238

19.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238

20.罂粟科 Papaveraceae 239

21.十字花科 Cruciferae 240

22.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241

23.景天科 Crassulaceae 242

24.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243

25.蔷薇科 Rosaceae 243

26.豆科 Leguminosae 247

27.大戟科 Euphorbiaceae 251

28.芸香科 Rutaceae 253

29.楝科 Meliaceae 254

30.远志科 Polygalaceae 255

31.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256

32.冬青科 Aquifoliaceae 256

33.卫矛科 Celastraceae 257

34.鼠李科 Rhamnaceae 257

35.葡萄科 Vitaceae 258

36.锦葵科 Malvaceae 259

37.瑞香科 Thymelaeaceae 259

38.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260

39.堇菜科 Violaceae 260

40.葫芦科 Cucurbitaceae 261

41.桃金娘科 Myrtaceae 262

42.山茱萸科 Cornaceae 263

43.五加科 Araliaceae 263

44.伞形科 Umbelliferae 265

(二)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后生花被亚纲,Metachlamydeae] 269

45.杜鹃花科 Ericaceae 269

46.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270

47.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270

48.木犀科 Oleaceae 271

49.龙胆科 Gentianaceae 272

50.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273

51.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274

52.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276

53.茄科 Solanaceae 277

54.紫草科 Boraginaceae 278

55.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279

56.唇形科 Labiatae 280

57.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284

58.紫葳科 Bignoniaceae 285

59.爵床科 Acanthaceae 286

60.茜草科 Rubiaceae 287

61.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289

62.败酱科 Valerianaceae 290

63.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290

64.桔梗科 Campanulaceae 291

65.菊科 Compositae 293

二、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297

66.泽泻科 Alismataceae 297

67.百合科 Liliaceae 298

68.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302

69.鸢尾科 lridaceae 302

70.百部科 Stemonaceae 303

71.薯蓣科 Dioscoreaceae 304

72.禾本科 Gramineae 305

73.莎草科 Cyperaceae 307

74.棕榈科 Palmae 308

75.天南星科 Araceae 309

76.姜科 Zingiberaceae 311

77.兰科 Orchidaceae 314

第十三章 药用植物与环境 321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 321

一、生物圈环境 321

二、人工环境 321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322

第二节 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23

一、光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23

二、温度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24

三、水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25

四、土壤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26

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28

第三节 药用植物种群与环境 330

一、种群的年龄结构 330

二、种群的分布格局 330

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331

四、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331

第四节 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 332

一、寄生植物 332

二、腐生植物 332

第十四章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35

第一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 335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 336

一、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 336

二、中国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337

第三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337

一、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意义 337

二、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目标 338

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338

第四节 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339

一、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 339

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39

三、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步骤 340

第五节 特色和濒危药用植物资源 341

一、特色药用植物资源 341

二、濒危药用植物资源 341

第六节 人类未来发展与药用植物生产 342

一、未来农业与药用植物生产 342

二、未来林业与药用植物生产 342

第七节 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资源 342

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42

二、药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343

附录 345

附录一 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345

附录二 主要期刊简介 373

附录三 相关网站 375

参考文献 376

彩图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