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 1
1.2 主体功能区类型 5
1.3 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意义及内容 6
1.4 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基础 9
第2章 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指标体系 16
2.1 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依据 16
2.2 全国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指标体系 17
2.3 全国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指标可遥感性分析 18
第3章 可利用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 30
3.1 可利用土地资源概述 30
3.2 可利用土地资源遥感提取 32
3.3 可利用土地资源监测评价结果 45
第4章 可利用水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 50
4.1 可利用水资源概述 50
4.2 水资源空间分配方法 52
4.3 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的水储量空间变化 72
4.4 可利用水资源监测评价结果 74
第5章 环境容量遥感监测与评价 78
5.1 环境容量概述 78
5.2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方法 80
5.3 水环境遥感监测方法 89
5.4 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方法 97
5.5 环境容量监测评价结果 112
第6章 自然灾害危险性遥感监测与评价 117
6.1 自然灾害危险性概述 117
6.2 近500年旱涝历史序列特征分析 119
6.3 近100年旱涝、地震危险性分析 125
6.4 自然灾害危险性监测评价结果 127
第7章 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监测与评价 130
7.1 生态系统脆弱性概述 130
7.2 生态系统脆弱性分区 133
7.3 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监测与评价 139
7.4 生态系统脆弱性监测评价结果 148
第8章 生态重要性遥感监测与评价 151
8.1 生态重要性概述 151
8.2 生态重要性遥感监测与评价 153
8.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重要性监测评价方法 163
8.4 生态重要性监测评价结果 178
第9章 人口集聚度遥感监测与评价 181
9.1 人口集聚度概述 181
9.2 人口密度遥感监测评价概述 183
9.3 人口空间化模型 187
9.4 人口空间化结果与验证 202
9.5 人口流动强度空间化评价方法 213
9.6 人口集聚度监测评价结果 214
第10章 经济发展水平遥感监测与评价 217
10.1 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217
10.2 GDP密度遥感监测评价概述 218
10.3 GDP空间化模型 224
10.4 GDP空间化结果与验证 233
10.5 GDP增长强度空间化评价方法 243
10.6 开发密度定量评价技术 244
10.7 经济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结果 245
第11章 交通优势度遥感监测与评价 249
11.1 交通优势度概述 249
11.2 道路信息遥感提取 251
11.3 交通通达性监测评价 258
11.4 交通优势度监测评价结果 259
第12章 国家优化开发区遥感监测应用示范 265
12.1 区域概况 265
12.2 空间结构优化 267
12.3 人口分布优化 273
12.4 产业结构优化 278
12.5 生态环境优化 284
第13章 国家重点开发区遥感监测应用示范 304
13.1 区域概况 304
13.2 国土空间统筹 306
13.3 新型城镇化发展 310
13.4 耕地撂荒监测 318
13.5 生态文明建设 329
第14章 国家限制开发区遥感监测应用示范 337
14.1 示范区概况 337
14.2 空间结构遥感监测 340
14.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遥感监测 346
14.4 生态系统恢复遥感监测 352
14.5 水资源时空分布遥感监测 356
第15章 国家禁止开发区遥感监测应用示范 365
15.1 太湖风景名胜区遥感监测 365
15.2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 391
第16章 省级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应用示范 397
16.1 示范区概况 397
16.2 省级主体功能区综合监测评价 400
16.3 旅游岛开发建设 424
16.4 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保护状况遥感监测 430
16.5 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 444
参考文献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