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33
第四节 研究视角的确定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40
第二章 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本土化 46
第一节 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界定 47
第二节 中国近代大学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动因 54
第三节 师法日本: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创立 56
第四节 日欧融合: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调适 70
第五节 借鉴美国: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转向 78
第六节 借鉴与融合: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本土化建构 85
第三章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本土化 100
第一节 大学精神的界定 101
第二节 西方大学精神源流 108
第三节 中国传统大学精神的演进 124
第四节 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解读 136
第五节 继承与吸纳: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本土化选择 143
第四章 兼容并包:蔡元培与国立北京大学的本土化模式 156
第一节 蔡元培之前的北京大学本土化发展 157
第二节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的本土化发展 168
第三节 北大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209
第四节 蓄道:北京大学的本土化特征 215
第五章 本土生长:张伯苓与私立南开大学的本土化模式 221
第一节 南开大学的创办 222
第二节 张伯苓时期南开大学的本土化发展 225
第三节 南开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262
第四节 持道:南开大学的本土化特征 268
第六章 移植创新:梅贻琦与国立清华大学的本土化模式 276
第一节 梅贻琦之前清华大学的本土化历程 277
第二节 梅贻琦时期清华大学的本土化发展 282
第三节 清华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309
第四节 卫道:清华大学的本土化特征 321
第七章 移植改造:陈垣与私立辅仁大学的本土化模式 326
第一节 辅仁大学的创办 327
第二节 陈垣时期辅仁大学的本土化发展 335
第三节 辅仁大学的办学特色 361
第四节 归道:辅仁大学的本土化特征 368
第八章 结语: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的历史经验 375
第一节 士志于道: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应与大学精神相耦合 376
第二节 制度建设: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基点 380
第三节 精神建构:大学本土化发展的核心 385
第四节 文化自觉:大学本土化发展的文化使命 389
第五节 和而不同: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全球视野 395
参考文献 401
后记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