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的魅影 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 1911-1949》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建华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32169191
  • 页数:724 页
图书介绍:文学研究。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成果,材料扎实,角度新颖,方法上将微观与宏观、实证与理论相结合,充分体现海内外关于民国文学与城市研究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学术传统的优势,不仅对于周瘦鹃研究具国际前沿性,对于民国通俗文学与都市大众文化的研究也具示范意义。本书成功申请了国家出版基金和高校出版基金。

序章 文言与白话的辩证关系与新旧兼备的文化政治 1

一、文学史的“文言”视角 1

二、文言与白话:历史轮流转 15

三、小说与纯文学 17

四、古文小说与“共和”理念 27

五、1910年代:“共和”范式转型 37

六、1920年代:公民社会与文学空间 50

七、余论:世纪回眸新旧传统 63

第一部 思想、社会与文学背景 69

第二章 周瘦鹃、茅盾与二十年代初新旧文学论争 69

一、“新”“旧”文学之争 69

二、新旧文学交手 76

三、《自由谈小说特刊》 82

四、新派的强势话语 94

第三章 对照镜:“新”与“旧”的历史脉络化 111

一、《留声机片》:女性痛苦与娱乐的反讽 111

二、《创造》:女体消费与乌托邦空间 121

三、女性解放的不同想象 127

四、对照镜:新与旧的脉络化 134

五、余波与反思 143

第四章 《申报·自由谈》: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 153

一、《自由谈》的沧桑 153

二、“言论自由”的政治实践 156

三、自觉开拓“言论自由”空间 166

四、“小家庭”与国族想象 172

五、新文人传统 182

第二部 紫罗兰与“爱的社群” 193

第五章 “紫罗兰”的自我再现与都市镜像 193

一、自传体文本 193

二、性别错乱:林黛玉与紫罗兰的幽灵 196

三、“我的心很脆弱” 204

四、“我是一个爱美成癖的人” 213

五、“我是悲观的” 224

六、“我是快乐的” 231

第六章 紫罗兰魅影:爱情、婚姻与家庭 241

一、紫罗兰现象 241

二、《爱的供状》:爱情、婚姻与家庭的拉锯 247

三、紫罗兰小说话语 265

第七章 紫罗兰的公共消费与商品美学 279

一、紫罗兰走向公共空间 279

二、多种面孔与集体身份 285

三、绯闻:人言可畏的游戏 309

四、名花美人传统的终结 315

第三部 小说创作 325

第八章 早期心理小说与“礼拜六派” 325

一、革命与共和、复古与西化 325

二、“鸳鸯蝴蝶派”与“礼拜六派”之辨 334

三、心理叙事的里外开拓 345

四、文学场域“多元共生”的愿景 353

第九章 “杜撰”小说:民初政治、女性与美学的转型 359

一、自认“伪翻译” 359

二、革命、战争与国家意识形态 366

三、英雌群像与家国想象 378

四、暴力美学与抒情传统 385

五、抒情传统的现代命运 392

第十章 小说创作的抒情传统与上海杂交 409

一、从抒情走向喧嚣的都市交响 409

二、拿破仑与法兰西浪漫主义 414

三、“模范家庭”的核心价值 428

四、教堂尖顶下的社会良心 447

五、从抒情走向说教 460

第十一章 “诗的小说”与抒情传统的回归 463

一、诗与小说的中西谱系 463

二、反讽与吊诡 469

三、怪诞与象征 473

四、被撕裂的抒情传统 478

第四部 电影文化 483

第十二章 新文人与中国影视现代性 483

一、引子:一个日本链接 483

二、《影戏话》:电影观念的世界接轨 492

三、“影戏小说”与本土文化政治 500

四、移植好莱坞明星文化 505

五、默片时代与新文人精神 512

第十三章 《影戏话》: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 524

一、从茶馆、戏园到影院 524

二、追求“逼真”:“新剧”与“影戏” 530

三、观念转型 541

四、类型电影评论 544

五、中国电影呼之即出 568

第十四章 “影戏小说”:早期欧美电影翻译 571

一、前言:早期电影史背景与理论切入 571

二、“新女性”与家国伦理 580

三、抒情与影像:语言的张力 586

四、“全景景观”与美感经验 595

五、“俗语现代主义”与本土特征 600

第十五章 现代文学主体的视像技术建构 607

一、电影文化与现代意识 607

二、《红颜知己》:现代传媒的狂想 609

三、“脑”代替“心”:意识主体的转型 612

四、感知空间的视觉技术建构 618

五、“九华帐”的屏幕装置 622

六、说服诗学与民国主体 627

七、现代文学主体的诞生 634

第十六章 结语:上海世俗的百年沧桑 639

一、引子 639

二、文学、新剧与电影的会合 640

三、维多利亚连接:从周瘦鹃到张爱玲 653

四、《繁花》:世俗精神的新世纪展望 671

附录:我所知道的周吟萍&陈新民 685

中文文献 688

英文文献 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