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而读书? 1
我的“问题意识”及其形成 12
“新社会主义文学”的可能性及其探索——读刘继明的《人境》 18
中国工人的“史诗” 29
新工人诗歌的“崛起” 32
全球化时代的“失败青年”——读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 35
在新的时代如何讲述抗战故事——读范稳的《重庆之眼》 39
重新进入历史与故乡——读蔡家园《松塆纪事》 42
“新工人美学”的萌芽与可能性——《2013新工人文学奖作品集》序 48
新小资的“底层化”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56
“为谁写作”:命题的提出 62
回馈乡村,何以不可能? 66
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底层叙事 69
工人生活、历史转折与新的可能性——简评《钢的琴》 78
“我们坚持自己艺术梦想的道路不会改变”——张猛导演访谈 83
看不到的“铁人” 92
抵达中的逃离,贴近中的遮蔽——贾樟柯《二十四城记》观后 98
如何重新讲述革命的故事?——电影《古田会议》观后 101
《白毛女》:风雨七十年 103
《智取威虎山》:文本与历史的变迁 111
论浩然的“自传体三部曲” 115
重温《青春之歌》 123
关于《我的阅读史》的答问——洪子诚教授访谈 126
陈映真是一面精神旗帜 138
日本的“《蟹工船》现象”及其启示 141
肯·洛奇的双重挑战与超越 149
海伦·斯诺:“新世界的探索者” 160
赛珍珠: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172
查韦斯:“我们是逆境中的斗士” 184
你好,卡米拉! 194
附录:历史与当代经验中的个人——李云雷访谈录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