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1
第一讲 绪论 7
1.为什么要讲《荀子》? 7
2.荀子其人其书 18
3.荀子思想学术的特点 30
4.不一样的儒学大师 35
5.怎样读《荀子》? 48
第二讲 荀子学说的起点:性恶论 55
6.人性究竟是善,是恶? 55
7.善不是与生俱来的 61
8.自然人与社会人 68
9.针锋相对批孟子 74
10.礼义从何而来? 81
11.人性与政治 88
12.圣人制礼义不是天生的 96
13.路人皆可成圣人 101
14.为何五百年才出一个圣人? 106
15.禹和桀的异同 110
16.荀子人性论的三个层次 114
第三讲 荀子论儒家理想人格 121
17.中国文化里的“成人” 121
18.士、君子与圣人的差别 125
19.什么样的人是君子 132
20.不同人格,不同行为 137
21.什么样的人是圣人 140
22.圣人永不为环境所迫 146
23.儒有三等 151
24.积久方成圣人 158
25.做人要有底线 163
26.君子的标准 169
27.君子政治 175
28.什么样的人是士 182
第四讲 荀子论学 195
29.读书改变气质 195
30.读书提升能力 201
31.学习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208
32.为立身处世而学 213
33.学习贵在坚持专一 218
34.学习是终身事业 225
35.为己之学 232
36.尊师重道 236
37.怎样选择老师? 243
38.什么样的人是好学生? 250
第五讲 荀子论修身 255
39.孟子讲修身 255
40.修身的标准是善 260
41.修身的途径是学礼 264
42.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271
43.做人的格局 275
44.踏踏实实修身 280
45.谨慎避祸 290
46.荣和辱的区别 299
47.如何对待你的老板 305
48.说话的艺术 310
49.让自己愉快地生活 316
第六讲 荀子论思想修养 323
50.蔽于一曲是错误根源 323
51.人为什么会受骗 328
52.蔽与不蔽的祸福 333
53.如何解蔽? 341
54.专心才能致志 350
55.静思则通 357
56.思想要务实 363
57.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368
第七讲 荀子的社会观 375
58.人和自然的分别 375
59.明分才能使群 381
60.为何明分才能使群? 388
61.差别中见平等 395
62.明分落实在礼 402
第八讲 荀子的治国蓝图 415
63.儒家的核心概念 415
64.“礼”的三个层次 418
65.礼的起源 422
66.礼有三本 429
67.什么是礼仪? 436
68.制礼的原则 442
69.隆礼重法 448
70.雅乐与淫声 457
71.美乐相善 466
第九讲 荀子论治国之道 473
72.王道、霸道和亡国之道 473
73.人治还是法治? 479
74.君主是“治之源” 485
75.领导者的责任 493
76.轻轻松松治天下 502
77.用人之道 508
78.公正无私才能得人才 515
第十讲 荀子论天人关系 527
79.“天人合一”是主流 527
80.明天人之分 536
81.天道无为,人道有为 540
82.君子把握自己的命运 548
83.不怕天灾怕人祸 552
84.天生人成 557
参考书目 563
后记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