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选题的背景介绍 1
一、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基本涵义 1
二、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 3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选题的目的意义 4
一、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基本目的 4
二、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5
第三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理论述评 6
一、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6
二、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既有成果 9
三、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待解空间 17
第四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项目解析 19
一、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目标对象 19
二、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创新思路 20
三、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研究的逻辑框架 20
第二章 广播影视产业国外发展的基本状况与经验启示 22
第一节 广播影视产业国外发展的基本状况 22
一、国外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22
二、国外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26
三、国外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32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产业先进国家发展的经验启示 41
一、国外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41
二、国外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42
三、国外电视剧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47
第三章 广播影视产业国内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具体问题 54
第一节 广播影视产业国内总体发展的现实状况 54
一、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宏观发展的现实状况 54
二、地方广播影视产业区域发展的现实状况 102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产业国内总体发展的具体问题 117
一、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宏观发展的具体问题 117
二、地方广播影视产业区域发展的具体问题 134
第四章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愿景规划与指导原则 145
第一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愿景目标 145
一、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 145
二、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奋斗目标 146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总体规划 150
一、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规划制定 150
二、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152
三、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产业布局 154
四、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愿景设计 156
五、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有效实施 158
六、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责任担当 159
第三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指导原则 162
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162
二、坚持媒体融合、整合传播营销的原则 162
三、坚持改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 163
四、坚持数量、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163
五、坚持价值引导、传播优秀文化的原则 163
六、坚持政府驱动、企业自主发展的原则 164
七、坚持骨干引领、增强示范带动的原则 164
八、坚持企业并购成为发展新常态的原则 164
九、坚持包容合作、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 164
十、坚持务求实效、立足客观实际的原则 165
第五章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 166
第一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优势分析 166
一、国外与国内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66
二、事业与企业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73
三、国企与民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77
四、中央与地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81
五、城市与乡村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91
六、东部与西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94
七、业内与业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197
八、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201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劣势分析 207
一、国外与国内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07
二、事业与企业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10
三、国企与民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14
四、中央与地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22
五、城市与乡村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26
六、东部与西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28
七、业内与业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34
八、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产业发展的劣势比较 239
第三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机遇分析 244
一、国外与国内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44
二、事业与企业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59
三、国企与民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68
四、中央与地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75
五、城市与乡村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80
六、东部与西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85
七、业内与业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90
八、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产业发展的机遇比较 298
第四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挑战分析 318
一、国外与国内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318
二、事业与企业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347
三、国企与民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367
四、中央与地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382
五、城市与乡村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392
六、东部与西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395
七、业内与业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406
八、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产业发展的挑战比较 423
第五节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37
一、国外与国内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38
二、事业与企业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39
三、国企与民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40
四、中央与地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42
五、城市与乡村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43
六、东部与西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44
七、业内与业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45
八、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446
第六章 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性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449
第一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想方法性对策建议 449
一、坚定以非时政新闻性和非主流的频率频道与节目栏目为核心探索启动广播影视产业转企改制的信心和理念 449
二、执著追求基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广播影视产业支柱梦”的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电影票房和网络点击率 450
三、充分认识与国际发展水平的差距并树立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广播影视产业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观念 450
四、切实解除思想禁区,把影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问题充分梳理汇集并作为学术研究课题和改革突破口 451
五、强化广播影视产品与服务以“网络为王、内容为王、偏好为王”的理念 451
六、理性对待BAT互联网三巨头对未来中国广电产业可能的实际控制与巨大推动 451
七、中央和东部尤其要以人才驱动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创新和国际化竞争 452
八、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广播影视产业成为新型融媒体产业 452
九、深刻认识扩大对外开放和增加外资利用是广播影视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和必然趋势 453
十、树立有效发挥广播影视“瞭望者”作用、防止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思想 453
十一、以超常规的解放思想和使用、尊重人才驱动广播影视产业优质快速发展 454
十二、强化运用“口红效应”催熟广播影视产业“青苹果”的信念 454
十三、在对“绝大多数城市台电视频道将死”的深刻理解中果断作出减员、整合、提质、增效的关键性改革 454
第二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性对策建议 455
一、着力制定颁布广播电视法、电信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并修改完善《著作权法》 455
二、切实建立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的有限、法治政府和程序化、有效化规制体系 456
三、充分利用既有政策法规保障和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 456
四、超常规破解重构对广播影视产业领导者选拔和人力资源激活的核心机制 457
五、完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广播影视产业的版权保护力度 459
六、实行非公有制广播影视产业的“国民待遇” 459
七、有效预防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市场陷阱” 459
八、有序出台并落实激励地方、民企、西部、乡村、业外和国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460
九、统筹各方力量协调修订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以实现整体性无缝对接并促进系统性效益的发挥 460
十、科学、合理、有限制地推行广播影视产业的“空中开放政策” 461
第三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行政管理性对策建议 461
一、不断推进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科学依法行政 461
二、加强对国有广播影视企业的有效监管 461
三、坚持国有广播影视产业主要岗位领导尽量从内部一线传媒业务骨干中提拔担任 462
四、推进国有广播影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资产证券化和上市融资 462
五、规范和改善对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和产业经营执法管理的合法性、人文化 462
六、建立国家层面广播影视行业的大创新、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464
七、建立广播影视产业科学统计指标体系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464
八、实行落后广播影视产业“市场退出”“末位淘汰”与“自生自灭”相结合的处置办法 464
九、有效发挥广播影视产业行业协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465
十、特别策划:邀请各行政区党委书记兼任文化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委员会主任 465
第四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对策建议 466
一、试点性探索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全面转企改制成为享受必要财政补贴的新设企业类型,以期破解产业发展核心的体制障碍 466
二、打造互联网思维下的广播影视媒体新生态以优化内容生产机制 467
三、积极构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全面、多元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 468
四、加快完善广播电视节目版权保护体系 469
五、全面深化并不断优化广播电视节目市场化的“制播分离”改革 470
六、切实重视内容生产蓄积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470
七、科学推行国有广播影视产业运营的“独立制片人制”“产品经理人制” 470
八、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科学的人才“旋转门”制度 471
九、特别加强县域广播影视产业的改革发展 472
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优化政府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472
第五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性对策建议 473
一、高效推进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产业的深度融合 473
二、坚持不忘初心,在深化改革中激活并发挥广电传媒集团的集聚效应与核心竞争力 474
三、充分重视整合利用各方学术理论研究群优势支持广播影视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475
四、以“政治化+行政化+市场化”推动全国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476
五、组建人工智能广播影视科技的国家实验室并加大对此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476
六、科学构建因地制宜、便于升级改造的“智慧乡村”发展运营模式 476
七、建立大型广播影视骨干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477
八、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积极扩大广播影视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477
九、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央级国际化广播影视产业媒体集团 478
十、积极开展影视传媒产业平台运营的国际化合作及对境外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等媒体资源的收购与租赁经营 478
第六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业务管理性对策建议 479
一、高度重视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节目研发工作 479
二、以业务流程再造和机构重组加快完善新型融合媒体建设 480
三、有效推进广播影视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80
四、大力调整广播影视产业结构 481
五、促进广播影视非公有制企业在学习、约束、合作与竞争中成长壮大 481
六、加快实施“宽带广电”发展战略 482
七、重视广播影视内容付费业务的开发与经营 482
八、以“中央厨房”工程建设为龙头打造广播影视新型融媒体 483
九、重视并加强与广播影视紧密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的开发利用 484
十、采用多层次、多渠道融资助力广播影视产业快速有力地发展 484
第七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战术策略性对策建议 485
一、充分研究利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485
二、行政性整合组建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东、西、南、北、中”五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传媒集团 485
三、积极开展广播影视产业各种跨界的创业、合作与兼并重组 486
四、真正地实行“全员聘用制”彻底根治“双轨制”并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 486
五、重视并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革新电视剧的管理、创作与经营 487
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并利用KPI绩效考核等工具有效开展工作 489
七、开设推广微信广播电视 490
八、“台网携手”开展节目内容的精细化运营 490
九、大力推动“广播电视+”,促进广播电视与旅游、教育、美食、农业、婚恋、房产、汽车等产业的深度结合 490
十、注重发展广播影视产业贸易并扩大自身影响力 491
十一、有效运用广播影视产业经营的股权激励方式 491
十二、大力支持以中华经典文化为核心的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发展 492
十三、重视在广播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充分植入特色民族传统文化 492
十四、借鉴推广影视剧创作生产的“完工担保制” 492
十五、有选择地引进、借鉴和效仿国内外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创作运营模式 493
十六、进一步增加对广播影视艺术创作、自由创业和大胆创新的宽容度 493
十七、敢于发挥“美第奇效应”大幅度跨界整合广播影视产业创新与作品创作力量,打造先进模式与优秀作品 493
十八、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遇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创意园区转型升级 493
十九、建议成立多层级、多类别民营广播影视传媒文化企业商会 494
二十、加强广播影视产品的全媒体传播与整合营销 494
二十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科学有效地建立广播影视产业“精准营销生态圈” 495
二十二、以事件营销增强广播影视产业核心竞争力 496
二十三、在产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更加重视广播影视企业(机构)文化建设 496
第八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规避防范性对策建议 496
一、建立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 496
二、努力减缓国有体制机制落后引发的广播影视产业特殊优秀人才丧失 497
三、防治广播影视产业负责人选拔使用的机制风险 497
四、防治广播影视国企产权主体虚置问题 498
五、防治和解决新媒体建设中全媒体综合制播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 499
六、加强广播影视产业集团管控以预防“规模陷阱” 499
七、防治广播影视产业机构的“管理陷阱” 500
八、用法治利器约束新媒体的“野蛮生长”和无度放纵 500
九、防治广播影视产业国有资产流失 502
十、防治电视剧创作经营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502
十一、防治广播电视有线传输网络的政策性、战略性挫败 502
十二、避免不同区域和类型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改革政策的同质化和“一刀切” 503
十三、预防广播影视产业简单化的上市发展决策 503
十四、防治广播影视节目顽固不化的自娱自乐式、单向推送式的传播和生产惯性 504
十五、防止广播影视“中央厨房”建设中容易出现的“误区”甚至“雷区” 504
十六、防治祸害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各类腐败现象 505
第九节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关系处理性对策建议 505
一、处理好广播电视经营性产业市场化发展与公益性事业全民性服务的关系 505
二、处理好国外与国内、事业与企业、国企与民企、中央和地方、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业内与业外、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广播影视产业之间的关系 506
三、处理好广播影视产业系统内部和外部资源整合与融合发展的关系 508
四、处理好广播影视“产业增加值”与“去产能”的关系 509
五、处理好广播影视“产业链”延伸与“长鞭效应”预防的关系 509
六、处理好广播影视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 510
七、处理好广播影视版权模式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510
八、处理好广播影视节目“制播一体”与“制播分离”的关系 511
九、处理好广播影视产业政治家、艺术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511
十、处理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中“捆住一把手”与“解放一把手”的关系 512
参考文献 513
后记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