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 1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6
三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章节结构 23
四 本书的学术创新与不足 28
第一章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33
第一节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33
一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以及在近代遇到的挑战 34
二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传入及其影响 38
三 从传统到近代: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 44
四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50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清末知识分子的国民观(上) 54
一 传统臣民观的瓦解 54
二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产生 58
三 清末知识分子的国家思想 62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清末知识分子的国民观(下) 65
一 救国呼唤新国民 65
二 清末国民观的特征及其影响 70
三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 80
第四节 民族主义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82
一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建立民族国家 82
二 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分歧 86
三 中华民国: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91
第二章 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 96
第一节 民族主义思潮在“五四”前后的兴起和发展 96
一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97
二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表现 105
三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117
第二节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29
一 非殖民地化:民族自决的模式 130
二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民族自决的目标 136
三 对外战争:民族自决的道路 140
四“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 143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战”后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 146
一 为何成立国联? 147
二 如何建设国联? 153
三 怎样看待国联? 161
第四节 晚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自决权”上的同与异 168
一 两种“民族自决权” 169
二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与两种“民族自决权” 176
三 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及其评价 183
第三章“九一八”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 194
第一节“九一八”后知识界对“战”与“和”的不同抉择——以《东方杂志》《独立评论》和《大公报》为中心 194
一《东方杂志》:主战 196
二《独立评论》:主和 203
三《大公报》:在战和之间 209
四 对抉择不同的原因分析及其评价 215
第二节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 234
一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的早期传入 234
二“九一八”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及原因分析 242
三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249
第三节 民族主义理论的新构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 258
一 从清末到五四:民族复兴思想的萌发和发展 258
二“九一八”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及其原因 267
三 知识界关于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讨论 275
第四节 七七事变后“抗战建国”话语下的“学术建国” 290
一 为何要“学术建国” 293
二 怎么样“学术建国” 298
三 建什么样的“国” 304
结语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314
附录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318
一 什么是民族主义? 318
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321
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324
四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评价 326
主要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