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1
绪论 外国文学经典的精神流传与文明分享 1
第一章 奥登的诗学精神及其诗歌经典性 12
第一节 奥登诗名的沉浮与奥登经典的生成 13
第二节 奥登的诗学精神及其诗歌经典性 20
第三节 奥登作品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26
第二章 弗罗斯特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33
第一节 “始于情趣、终于智慧”的诗学经典 33
第二节 自然诗篇中的季节象征与宗教语境 39
第三节 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传播 46
第三章 塞克斯顿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55
第一节 身份转型与经典性构建 56
第二节 时代认同与经典化语境 61
第四章 特德·休斯诗歌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67
第一节 “经典构成”的四个条件 67
第二节 休斯诗歌的经典化 70
第三节 休斯诗歌经典在中国的传播 77
第五章 索尔·贝娄作品的经典生成与传播 81
第一节 贝娄小说的经典性 81
第二节 贝娄作品的接受与传播 88
第六章 《日瓦戈医生》的生成与传播 92
第一节 《日瓦戈医生》的生成 93
第二节 《日瓦戈医生》的传播 102
第三节 《日瓦戈医生》的经典性 106
第四节 《日瓦戈医生》的多重影视文本传译 118
第七章 《洛丽塔》的生成与传播 129
第一节 一幅画引起的小说——纳博科夫与他的《洛丽塔》 129
第二节 《洛丽塔》在中国的经典化过程 139
第三节 荧幕上的《洛丽塔》 146
第八章 托妮·莫里森作品的经典生成与传播 160
第一节 托妮·莫里森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情怀 160
第二节 莫里森作品经典化与后殖民理论思潮 162
第三节 莫里森的文学思想及文学贡献 180
第九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生成与传播 184
第一节 “诗化记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生成 184
第二节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传播 200
第三节 《布拉格之恋》:哲理的感性体验与小说的视觉转换 204
第十章 《百年孤独》的经典生成与传播 218
第一节 传统意识和现代神话 218
第二节 跨国多元文化的转换与生成 222
第三节 《百年孤独》的传播和影响 228
第十一章 博尔赫斯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233
第一节 “宇宙主义”与博尔赫斯经典的生成 233
第二节 电影艺术在博尔赫斯经典的生成和传播中的作用 240
第十二章 《伊豆的舞女》生成与传播 247
第一节 《伊豆的舞女》的内在品质与纸质传播 248
第二节 《伊豆的舞女》:非电影化小说改编的困局与突破 263
第十三章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成与传播 278
第一节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生成语境 278
第二节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生成轨迹 280
第三节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传播 290
参考文献 293
索引 299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