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高原初步形成,高峰若隐若现 1
一、学科的建设与体系的形成 3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 10
三、人才培养的成就和探索 14
四、科研成效、智库与影响力 18
五、基础设施及学术文化平台 24
六、文科建设的思路、路径与文化 28
七、清华文科对国家与国际的贡献 33
八、文科“走出去”的积极尝试 37
第一章 重新定义大学文科 45
一、入主流 45
二、走出象牙塔 57
三、多样化 66
四、“布子”的故事 69
第二章 再学习——高层次培训的平台 76
一、文科人才培养的拓展 76
二、第三级教育的新概念 84
三、大学教育的新发展 91
第三章 人才“三质”——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93
一、文科招生的奥秘 93
二、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98
三、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103
四、就业的引导 114
五、人才三质 119
第四章 “清华学派”的建设——文科科研的传承创新 131
一、科研的“金牌” 131
二、文化的传承 136
三、三个交集 150
四、少而精 169
第五章 智库建设——文科社会服务的新平台 179
一、中国农村研究院的故事 179
二、政策咨询的形式与途径 184
三、文科的成果转化 192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文科——文科的国际化建设 203
一、LL.M.项目的故事 203
二、国际认证 210
三、公共外交的平台 217
四、全世界优秀青年向往的地方 227
第七章 “太上,下不知有之”——文科管理的思路与实践 231
一、管理与“太管理” 231
二、群众路线是文科的生命线 243
三、文科管理要管好“理” 253
四、建设性的批评 270
第八章 形散神不散——文科教师的队伍建设 277
一、“精英荟萃,一盘散沙” 277
二、人才引进的“诀窍” 286
三、“养”的道理 290
四、遮风挡雨的担当 303
第九章 重要的是出思想——文科评价的纠结与要义 311
一、定量与定性 311
二、虚与实 321
三、关键是出思想 329
第十章 文化自信的追求——文科的时代定位与历史责任 352
一、今天的中国人是什么? 352
二、文化自信 358
三、清华精神的传承创新 370
第十一章 一个可以做梦的地方——我的清华缘 376
一、我的清华缘 376
二、做教育真难 387
附录 390
大学文科的地位和作用 390
园子里要有些这样的人 397
跋 文科必须东山再起 403
致谢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