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时期气候波动与生物演化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麒,韩凤清编著
  • 出 版 社: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7116113756
  • 页数:230 页
图书介绍:

1 地球演化概况 1

1.1 地质年代表 1

1.1.1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

1.1.2 国际年代地层表与国际地质年代表 2

1.2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4

1.2.1 地球结构概述 4

1.2.2 大陆漂移及依据 5

1.2.3 岩石中的古地磁 7

1.2.4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说 7

1.2.5 大陆“固定”论与“漂移”论之争结束 8

1.2.6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 8

1.3 大陆漂移 9

1.3.1 地球的年龄 9

1.3.2 太古宙(宇)至中生代时期的大陆漂移 10

1.3.3 新生代时期的大陆漂移 16

1.4 造山运动 19

1.4.1 地质时期造山运动概况 19

1.4.2 新生代的造山运动 19

1.4.3 探测大洋 22

1.5 来自地球内部与外部的灾难事件 23

1.5.1 火山分布带 23

1.5.2 地震分布带 26

1.5.3 巨大天体的撞击事件 27

2 地质时期古气候波动概况 28

2.1 地质作用记录的古气候波动标志 28

2.1.1 矿物和岩石标志 28

2.1.2 古气候波动的生物标志 29

2.1.3 古地磁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29

2.1.4 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29

2.1.5 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 29

2.1.6 海平面的变化与古气候波动 30

2.2 地质时期古气候波动概况 34

2.2.1 太古宙(宇)时期的古气候概况 34

2.2.2 元古宙(宇)时期的古气候波动概况 35

2.2.3 显生宙时期的古气候波动概况 36

2.3 新生代时期的气候波动 39

2.3.1 古近纪时期气候波动的主要记录 40

2.3.2 新生代大冰期 42

2.3.3 新生代时期气候波动的主要特征 50

3 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52

3.1 地球自身变化引发的气候波动 52

3.1.1 海陆相对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52

3.1.2 造山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53

3.1.3 火山活动与气候波动的相关性 53

3.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与全球性气候波动 55

3.2.1 地球四大圈的能量来源 55

3.2.2 地球自转与全球气温波动 56

3.2.3 地球公转与气候变化 59

3.2.4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与古环境变迁 61

3.2.5 地球绕太阳系质心运动与气候变化 65

3.3 地球随太阳系绕银河系运动与全球变化 66

3.3.1 银河系概况 66

3.3.2 太阳系穿越银道面运动与地质事件 67

3.3.3 太阳系绕银河中心运动与地质事件 69

3.3.4 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影响 71

3.3.5 小结 72

4 地质时期冰期的成因 73

4.1 冰期的分布 73

4.1.1 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时期的冰川活动 73

4.1.2 新元古代时期的冰川活动 73

4.1.3 显生宙时期的冰川活动 74

4.2 银河年与大冰期的成因 75

4.3 大陆漂移与大冰期的成因 77

4.4 太阳系穿越银道面运动与大冰期形成 78

4.5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与冰期 78

4.6 小结 79

5 生物的起源 80

5.1 生物与生命的基本概念 80

5.1.1 什么是生物? 80

5.1.2 什么是生命? 80

5.1.3 生物与生命的区别 81

5.2 生物起源的假说 82

5.2.1 生物起源的神创论 82

5.2.2 生物起源的自然发生说 83

5.2.3 生物起源的宇宙说 84

5.2.4 生物起源的化学演化论 89

5.2.5 原始大气层的组成和前生物演化的能源 90

5.2.6 前生物的化学演化 91

5.2.7 原始生物的形成 94

5.3 生物的早期演化 96

5.3.1 生物的根 96

5.3.2 生物的分类 103

5.4 微生物 104

5.4.1 概况 104

5.4.2 微生物的分类 106

5.4.3 非细胞微生物 106

5.4.4 古菌域 108

5.4.5 细菌域 109

5.4.6 真核微生物 110

5.4.7 微生物的应用 111

5.5 真菌类生物 112

5.5.1 概述 112

5.5.2 黏菌门 112

5.5.3 卵菌门 113

5.5.4 真菌门 113

6 植物的演化简史 116

6.1 植物的起源 116

6.1.1 多细胞后生动植物的出现 116

6.1.2 植物的祖先 117

6.2 植物的分类 117

6.3 藻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119

6.3.1 藻类植物时代 119

6.3.2 藻类植物的分类及简述 120

6.3.3 藻类植物的演化概况 123

6.3.4 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124

6.4 地衣植物门 124

6.4.1 地衣植物的形成 124

6.4.2 地衣植物的分类与简述 125

6.4.3 地衣植物的繁殖 125

6.4.4 地衣植物的意义 125

6.5 苔藓植物 126

6.5.1 概况 126

6.5.2 苔藓植物的分类与简述 127

6.5.3 经济价值 127

6.6 蕨类植物 127

6.6.1 蕨类植物概况 127

6.6.2 蕨类植物的分类与简述 128

6.6.3 蕨类植物的主要用途 130

6.7 裸子植物 130

6.7.1 裸子植物概述 130

6.7.2 裸子植物门的分类简述 130

6.7.3 裸子植物的功用 132

6.8 被子植物 133

6.8.1 概况 133

6.8.2 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133

6.8.3 被子植物门的分类与简介 134

6.8.4 被子植物的适用价值 135

7 动物的演化简史 136

7.1 动物的起源 136

7.2 动物的分类 137

7.3 无脊椎动物 137

7.3.1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137

7.3.2 中生动物门(Mesozoa) 139

7.3.3 海绵动物门(Spongia) 140

7.3.4 扁盘动物门(Placozoa) 141

7.3.5 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 141

7.3.6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141

7.3.7 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 142

7.3.8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142

7.3.9 螠虫动物门(Echiura) 143

7.3.10 舌形动物门(Pentastoma) 143

7.3.11 奇怪动物门(Symbion pandora) 143

7.3.12 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 143

7.3.13 颚胃动物门(Gnathostomulida) 143

7.3.14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144

7.3.15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145

7.3.16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145

7.3.17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145

7.3.18 鳃曳动物门(Priapula) 146

7.3.19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146

7.3.20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147

7.3.21 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 147

7.3.22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147

7.3.23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148

7.3.24 星虫动物门(Sipuncula) 148

7.3.25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148

7.3.26 软舌螺动物门(Hyolitha) 150

7.3.27 缓步动物门(Acarus ursellus) 150

7.3.28 有爪动物门(Onychophora) 150

7.3.29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150

7.3.30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151

7.3.31 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 151

7.3.32 帚虫动物门(Phoronida) 152

7.3.33 古虫动物门(Vetulicolia) 152

7.3.34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152

7.3.35 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 152

7.3.36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153

7.3.37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153

7.4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153

7.4.1 脊索动物的起源 153

7.4.2 脊索动物的分类 154

7.4.3 圆口纲(无颌纲) 154

7.5 鱼纲 155

7.5.1 棘鱼类 156

7.5.2 盾皮鱼类 156

7.5.3 软骨鱼类 157

7.5.4 硬骨鱼类 158

7.6 两栖纲 159

7.6.1 两栖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59

7.6.2 两栖类动物的分类与简述 160

7.6.3 两栖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61

7.7 爬行纲 161

7.7.1 爬行纲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161

7.7.2 分类与简述 163

7.7.3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65

7.8 鸟纲 165

7.8.1 鸟类的定义 165

7.8.2 鸟类的起源 166

7.8.3 鸟类的分类 167

7.8.4 鸟类的演化简史 168

7.8.5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169

7.9 哺乳动物纲 170

7.9.1 哺乳动物的起源 170

7.9.2 哺乳纲的分类与简述 171

7.9.3 兽亚纲 172

7.9.4 灵长目 174

8 生物演化中的繁盛、衰亡与更新 178

8.1 概述 178

8.2 动物的集群繁盛 179

8.2.1 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繁盛期 179

8.2.2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 181

8.2.3 昆虫的繁盛时期 182

8.2.4 鱼类时代 183

8.2.5 两栖类动物时代 183

8.2.6 爬行类动物时代 183

8.2.7 鸟类时代 183

8.2.8 哺乳动物时代 183

8.3 动物的集群衰亡与更新 184

8.3.1 生物衰亡的概述 184

8.3.2 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灭绝 187

8.3.3 寒武纪三叶虫出现之前的生物灭绝 187

8.3.4 晚泥盆世的生物灭绝事件 187

8.3.5 二叠纪末的动物灭绝事件 187

8.3.6 三叠纪末的动物灭绝事件 188

8.3.7 白垩纪末的动物灭绝事件 189

8.3.8 新生代生物的灭绝与更新 189

8.4 植物的繁盛、衰亡与更新 193

8.5 小结 196

9 生物演化的动力 198

9.1 概述 198

9.1.1 生物演化的趋向 198

9.1.2 生物演化的动力 199

9.2 生物演化的内因 199

9.2.1 基因 199

9.2.2 基因变异 200

9.2.3 基因重组 202

9.2.4 基因工程 203

9.2.5 染色体 204

9.2.6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关系 205

9.2.7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与进化 206

9.3 生物演化的外因 208

9.3.1 概述 208

9.3.2 自然选择 209

9.3.3 古气候波动与生物演化 210

9.3.4 地壳运动与生物演化 210

9.3.5 太阳系与生物演化 213

9.3.6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运行与生物演化 215

10 结束语 222

10.1 古气候的变化规律 222

10.1.1 古气候的变化是波动式的运行 222

10.1.2 气候波动的周期 222

10.2 生物的演化 223

10.2.1 生物起源的阶段性 223

10.2.2 生物演化的方向 225

10.3 地球、气候和生物的演化 225

10.4 生态平衡 226

10.4.1 生态系统 226

10.4.2 生态平衡的概述 227

10.4.3 生态功能 228

10.5 资源的循环利用 229

主要参考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