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理学发展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龙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307208278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中国古代法理学、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争斗、中国现代史上的法理学、当代中国法理学的革命四大编;共分为十一章,分别阐述了中国古代法理学对“法理”的论述、先秦时期中国法理学的兴起、秦汉时期的法理学、两晋至隋唐时期法理学的发展、两宋至清初时期的法理学思想、近代初期法理学的发展状况、民国前后期的法理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理学、1949—1978年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奠基与探索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法理学的伟大成就与战略谋划等相关内容。

绪论 1

一、中国法理学引领的几则古代案例 1

二、中国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9

三、研究中国法理学发展史的意义 13

四、新中国法理学的伟大革命 15

第一编 中国古代法理学 31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理学对“法理”的论述 31

第一节 关于法的原理 31

一、关于法的起源 31

二、关于法的本质 34

三、关于法的原则 37

四、关于法的发展 39

五、关于治国理念 40

第二节 关于法的公理 51

一、以人为本 51

二、天人合一 53

三、天下为公 55

四、社会和谐 56

五、诚实守信 58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理学中的六大论争 59

一、关于法律是否公开的论争 59

二、关于法律的发展方向之争 60

三、关于法律的价值之争 62

四、关于法律实行赦免犯罪的争论 63

五、关于废除肉刑和死刑的争论 64

六、关于法律平等的争论 66

第四节 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 67

第二章 先秦时期中国法理学的兴起 69

第一节 历史文献中的法理学思想 69

一、《尚书》 69

二、“三礼”:《周礼》《礼记》《仪礼》 71

三、“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76

四、《吕氏春秋》 80

五、《史记》 82

六、《资治通鉴》 84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法理学的兴起 87

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87

二、法家的法理思想和治国理念 87

三、儒家的法理思想和治国理念 99

四、道家的法理思想和治国理念 108

五、墨家的法理思想和治国理念 111

六、名家的法理思想和法学教育实践 114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法理学 118

第一节 秦始皇与李斯的法家治国理念与方式 118

一、秦始皇的治国理念与方略 118

二、李斯的治国理念 122

第二节 汉代法理学的发展 125

一、萧何的法理思想 125

二、“文景之治”的法理学 126

三、淮南王刘安及其《淮南子》 128

四、董仲舒的法学思想 130

五、桑弘羊和《盐铁论》 132

六、秦汉时期的法学教育 133

七、王充的法哲学思想 134

八、法律解释的兴起及其在东汉的运用 136

九、曹操的法学思想与治国理念 137

十、诸葛亮的法理思想和治国理念 138

第四章 两晋至隋唐时期法理学的发展 140

一、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形成 140

二、《晋书·刑法志》的法理价值 142

三、阮籍、嵇康的法理思想 145

四、葛洪的治国理念 146

五、陶渊明的法理思想 147

六、孔稚珪的法理思想 148

七、刘勰的法理思想 149

八、拓跋宏的法学思想及其改革成就 151

九、杨坚的法学思想及其《开皇律》 152

十、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贞观之治” 153

十一、长孙无忌与《唐律疏议》 155

十二、柳宗元的法理思想 157

十三、白居易的法理思想及其政治诗 158

第五章 两宋至清初时期的法理学思想 161

一、赵氏兄弟的法理思想与治国理念 161

二、范仲淹的法学思想 162

三、包拯的法学思想与执法理念 163

四、欧阳修的法理思想 165

五、“三苏”及其治国理念 166

六、王安石的法理思想及其治国理念 167

七、朱熹的法理思想与治国理念 169

八、朱元璋的法理思想与治国理念 170

九、王守仁的法学思想 172

十、张居正的法理思想与治国理念 173

十一、海瑞的法学思想和执法态度 174

十二、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治国理念 175

十三、顾炎武的法治思想与民主思想 177

十四、王夫之的法理思想与治国理念 178

十五、中国古代法学教育考略 179

第二编 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争斗 187

第六章 近代初期法理学的发展状况 18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期的法理学思想 187

一、龚自珍的法理思想 187

二、魏源的法理思想 188

第二节 太平天国时期中国法理学发展概况 190

一、洪秀全及其《天朝田亩制度》 190

二、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 191

第三节 清末法理学的三次大辩论 193

一、礼法之争 193

二、维新派与顽固派之斗 197

三、革命派与保皇派之辩 199

第四节 近代法学教育的转型 203

第五节 清代末年的法学家 205

一、沈家本的法学思想 205

二、伍廷芳的法学思想 206

第三编 中国现代史上的法理学 213

第七章 民国前期(1912—1927年)的法理学 213

第一节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阶段的法理学 213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蕴含的法理学思想 213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体现西方法理学思想的法律 213

第二节 北洋政府阶段的法理学 214

第三节 现代史上的法学教育 215

第四节 法学家 216

一、李大钊的法学思想 216

二、陈独秀的法学思想 217

三、杨度的法理思想 219

四、廖仲恺的法学思想 220

第八章 民国后期(1927—1949年)的法理学 222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理学 222

第二节 法学教育概况 224

第三节 法学家 225

一、王世杰的法学思想 226

二、吴经熊的法学思想 226

三、梅汝璈的法学思想 226

四、周鲠生的法学思想 227

五、杨鸿烈的法理思想 229

第四编 当代中国法理学的革命 235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理学 235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 235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几个法理学理论 236

一、关于国体的理论 236

二、关于政体的理论 236

三、关于人权的问题 237

四、关于土地的问题 238

第三节 法学家与法律家 239

一、马锡五的法学思想与审判方式 239

二、林伯渠的法学思想及法制实践 241

三、李鼎铭的法学思想及其“精兵简政”政策 242

第十章1949—1978年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奠基与探索 244

第一节 重大法律活动与探索实践 244

一、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 244

二、对国民党“六法全书”的批判 245

三、确立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全国的指导地位 245

四、民主与法制建设一系列成就促进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发展 250

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科学论断引领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251

六、中国外交战线的巨大胜利为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52

第二节 法学教育 253

第三节 著名法学家 257

一、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及其贡献 257

二、李达的法理思想 260

三、杨秀峰的法学思想 263

四、彭真的法理思想 265

五、沈钧儒的法学思想 267

六、谢觉哉的法理思想 269

七、韩德培的法理思想 270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40年来法理学的伟大成就与战略谋划 273

第一节 光辉实践 273

一、中国法理学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2年) 273

二、中国法理学的有序发展阶段(1992—2002年) 279

三、中国法理学的深入发展阶段(2002—2012年) 282

四、中国法理学的繁荣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285

第二节 法学教育 294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2年) 294

二、改革发展阶段(1992—2002年) 295

三、外延发展阶段(2002—2012年) 297

四、全面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298

第三节 中国法理学发展的战略谋划 302

一、构建法学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302

二、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中国法理学的发展 303

三、加强与改革法学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法兼修的法学人才 305

四、良法善治,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06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10

六、高度关注学科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学的自信与他信 312

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