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传播视域下的影视艺术批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君,战迪,刘一辰著
  • 出 版 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04382177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当下,在新旧媒体彼此竞争融合的十字路口中,作为一个交叉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认知传播学就是将研究视野放置于当下的传播环境中,探究隐藏于信息传播流程之下、却控制影响整个传播流程及效果实现的“暗环境”——以人为主体,符码为 客体的认知空间。从认知传播的视角和理论范式建构影视艺术批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凸显批评话语中对人的关注。在新兴的多元社会语境下,以创作者和观众的认知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子为研究路径,探讨影视艺术传播活动中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相互作用力,不仅能够深入领会以人为本的认知维度下的传播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影视文化当代表达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最终净化传播环境、优化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当代受众对影视艺术的体认潜藏在泛屏、跨界、融合等多重语境之下,其认知心理极具复杂性。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恰恰是深入探索人脑及心智的工作机制,以微观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学理建设思路指导研究。尽管到目前为止,认知科学与影视艺术批评、影视艺术理论的联通还不够成熟,但缜密分析传授主体的认知机制,无论对创作实践、创作理论,还是创作评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开拓价值。

绪论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5

第一章 认知传播与影视艺术批评 8

第一节 认知传播概说 8

一、认知传播的内涵与外延 8

二、“后电视”时代的传播研究领域 11

第二节 影视艺术批评概说 16

一、影视艺术批评的学理界定 16

二、影视艺术批评对认知传播的理论应用 20

第三节 认知传播与影视艺术批评的跨界融合 27

一、范式转型与批评领域的开拓 27

二、批评路径与方法的迁移 29

第二章 认知传播与创作主体意义赋予机制批评 32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角色身份认知 32

一、“角色”涵义的社会学与心理学认知 32

二、创作主体的文化身份 34

三、创作主体的产业角色身份 36

四、创作主体的代际流变 39

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控制论与导向性认知 43

一、创作主体的重构性把关 43

二、主体制度观念的导向性 46

第三节 从主体意识的张扬到主体间性的建构 51

一、古典主义——精英价值观的坚守与捍卫 52

二、现代主义——个体指涉的时代印记 57

三、后现代主义——艺术与生活的同根同源 60

第三章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影视艺术受众批评 73

第一节 具身认知——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 73

一、具身认知的概念与思潮兴起 74

二、具身认知的特性 76

三、影视艺术批评的具身认知面向: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体论 78

第二节 受众批评的具身认知取向 79

一、受众的认知无意识 79

二、受众认知的具身性 83

三、大众认知的情境性 88

第三节 具身认知视域下影视艺术的受众询唤机制 95

一、电影询唤——影像表达与青年认知心理的迷失 96

二、电视询唤——仪式感的重建与情感共同体的凝聚 103

第四章 “大脑即银幕”——影视艺术批评与神经影像观的确立 111

第一节 神经科学与影像创造机制 112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现状 113

二、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艺术创造力分析 115

三、认知神经科学与影视艺术批评的联姻 117

第二节 影视艺术批评的“感触/触感转向” 123

一、“触感学派”的理论支持 124

二、电影现象学的兴起与影视艺术研究的触感转向 128

三、数字美学的成熟与影视艺术研究的触感转向 131

第三节 形象修辞与视觉批评整体观 135

一、视觉中心主义的认知转向 136

二、形象的修辞及其影像艺术观建构 140

三、视觉批评整体观:意义的内爆与隐秘的欲望 148

第五章 隐喻、象征、神话——符号认知与影视艺术批评 153

第一节 当代影视艺术的符号学批评观 153

一、符号学的发展谱系与认知传播的符号观 153

二、认知传播对符号学理念的借鉴 157

三、影视艺术认知批评对符号学的借用与延展 160

第二节 隐喻、象征:社会思潮的镜像想象 165

一、隐喻、象征诸说 165

二、影视艺术中的意象世界 166

三、春晚主持人的审美流变与文化意象认知 172

第三节 神话面向与影视艺术意蕴的挖掘 179

一、神话面向与影视符号深意 179

二、神话意义的挖掘及其语境意识的强化 180

第四节 “新阐释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符号化认知 182

一、从“阐释时代”到“新阐释时代”的话语方式转型 183

二、“新阐释时代”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 185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自觉意识的科学构建 188

第六章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社会心理认知 191

第一节 影视再现中的心理现象剖析 191

一、动觉、亮度与色彩——影视艺术的官能性感知觉 191

二、图像识别及其记忆特征 196

三、影视声音激发的联想和想象 198

第二节 影像表现与社会认知心理的形成 199

一、偷窥与暴露——梦幻潜意识与影视艺术创作心理分析 199

二、角色认同——当代中国电影中青年文化性的影像认知 201

三、视听语言与社会心理的感知思辨 211

第三节 影视叙事与社会认知心理的建构 214

一、叙事策略对视听心理的影响 214

二、叙事结构对心理欲望的呈现与满足 219

三、后现代消遣娱乐化叙事的社会心理认知批评 222

第七章 认知传播视域下影视艺术现象批评 228

第一节 影视艺术现象的认知批评之维 228

一、作为批评对象的影视艺术现象 228

二、影视艺术批评的认知体察与文化超越 230

第二节 影视艺术现象的认知批评实践 232

一、当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与符号化认知批评 232

二、类型融合与元素弥散——当下中国电影中的泛爱情化现象认知批评 240

三、当代电视文艺中煽情文化的认知批评 250

结论 257

后记 261

参考文献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