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态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1
1 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1
2 生态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第二节 生态城市规划基础理论研究的特殊性 4
1 生态城市概念的清晰界定是理论框架构建的基础 4
2 生态城市规划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5
第二章 西方学界对城市文明的反思 8
第一节 东西方哲学中代表性的自然观 8
1 东西方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简要对比 8
2 东西方哲学中代表性的自然观 8
第二节 东西方不同自然观的审美表达 12
1 东西方不同的自然观在绘画上的审美表达 12
2 东西方不同的自然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的审美表达 13
第三节 对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15
1 技术世界的形成 15
2 现代技术支撑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16
3 从自然界与城市生产结构的比较来考察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 17
第四节 对西方城市建设方向的反思 19
1 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预测 19
2 对西方城市建设方向的反思 20
第五节 对西方哲学自然观的反思 21
1 深层生态学思想的开端 21
2 深层生态学思想的主要政治经济主张 22
3 深层生态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25
第三章 生态城市的概念、原理和规划方法 27
第一节 与生态城市规划相关的研究与实践 27
1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探索 27
2 目前在生态城市规划领域存在的问题 29
第二节 确定生态城市的概念需要明确的基本命题 31
1 采纳深层生态学思想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依据的哲学基础 31
2 城市作为高度人工化的存在与自然环境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33
3 城市化是全球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4 不能把城市当做一种生态系统去研究,更不能直接搬用生态学原理 34
5 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 36
6 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既需要各生态因子的辨识,又需要整体和历史的视角 37
7 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范畴和方法具有基础与应用、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特征 38
8 在生态城市规划的领域不重点考虑技术的作用 40
9 生态城市规划以城市所处区域具有相对完整结构的生态系统为研究范围 41
10 城市所处区域生态系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所决定的规模是生态城市的最大规模 42
第三节 生态城市的概念、原理和规划原则 45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45
2 生态城市的基本原理和规划原则 46
第四节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和程序 47
1 生态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47
2 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52
第五节 生态城市规划决策的分析框架和对前述问题的答复 53
1 生态城市规划决策的分析框架 53
2 对前述问题的答复 54
第四章 北京市生态城市规划案例研究 57
第一节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57
1 自然地理概况 57
2社会经济概况 58
第二节 北京市人口规模限制因子的选择和研究范围的确定 59
1 北京市人口规模限制因子的选择 59
2 研究范围的确定 60
第三节 北京市城市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变迁 65
1 从蓟城到建国初期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65
2 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转折点 66
3 北京市城市建设历史的生态学考察 66
第四节 北京市所处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70
1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所经历的四次水危机 70
2 北京市所处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71
3 北京市生态恢复基准年的确定 72
第五节 北京市所处区域现状水资源条件下的人口承载力估算 72
1 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72
2 北京市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分析 77
3 北京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81
4 北京市水资源在三次产业中分配比例的情景设定 85
5 北京市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的情景设定 90
6 北京市水资源城市人口承载力的估算 94
7 北京市城市规模和活动强度与水资源短缺矛盾的解决途径 96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99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99
2 生态城市的基本原理 100
3 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100
4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和程序 100
5 北京市生态城市规划案例研究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