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俘(1950年11月—1953年7月) 1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人员基本情况 4
二、中国战俘营场的分布情况 6
三、美军战俘管理当局对待中国战俘政策的演变情况 9
第二章 分裂(1951年1月—7月) 11
一、最初中国战俘营的状况 13
二、1951年6月以后的战俘营状况 24
第三章 内斗(1951年7月—1952年4月) 29
一、巨济孤岛上的内斗起因 31
二、“72”战俘营的“战俘内斗”怎样演变成了“国共内战” 35
三、“86”战俘营的“国共内战”是如何开始的 45
第四章 甄别(1952年4月—6月) 51
一、中朝方面同意进行“志愿遣返甄别” 53
二、“志愿遣返甄别”的准备工作 54
三、“71”战俘营的“甄别” 56
四、“72”战俘营的“甄别” 59
五、“86”战俘营的“甄别” 63
六、“70”战俘营的“甄别” 65
七、釜山战俘“志愿遣返甄别” 69
八、“志愿遣返甄别”的最后统计数字 69
九、震惊世界的“杜德事件” 70
第五章 在济州岛(1952年6月—1953年9月) 75
一、迁移的风波 77
二、济州孤岛上的凄风苦雨 79
三、去台志愿军战俘在济州孤岛上 86
四、台湾当局对反共志愿军战俘的声援活动 91
第六章 进中立区(1953年9月—12月) 93
一、“中立国和中立区战俘营场的设立” 95
二、停战后双方执行有关战俘遣返问题的协定 98
三、在中立区的战俘们 100
四、解释工作的事前准备情况 102
五、在解释帐篷内外的尖锐斗争 109
六、选择的无奈、痛苦和艰难 111
第七章 踏上宝岛(1954年1月) 115
一、从“志愿军战俘”到“反共义士” 117
二、旅途中的风波 125
三、“隆重盛大”的欢迎场面 126
四、来自琉球的“反共义士” 128
五、最全面的历史记录 131
第八章 融入国军(1950年2月—1955年3月) 139
一、被精神激励 141
二、被思想训导 144
三、被集体宣誓加入“国军” 145
四、被正式“融入国军” 146
五、“不愿被融入”者的遭遇 152
第九章 “‘义士’访问团”(1954年2月—11月) 159
一、组织“‘反共义士’访问团”分赴台湾各地 161
二、组织“‘反共义士’海外访问团”访问东亚、东南亚 163
三、“‘义士’访问团”的美洲之行 174
四、“‘义士’海外访问团”的南美、欧洲之行 177
第十章 消沉(1955年4月—1987年) 181
一、桃园县遇到孤身难友 183
二、“一无所有的白” 185
三、荣民之家 194
四、难以治愈的终生之痛 199
第十一章 奋进(1960年代—2000年代) 201
一、在台北难友家 203
二、“国军英雄纪念馆”里的聚会 210
三、诗人文晓村的成长经历 212
四、两次被评为“模范父亲”的马守斌 222
五、“绿庄飞阁”寄乡情 225
第十二章 探亲之路(1987年春至今) 229
一、台湾开放老荣民回大陆探亲的一波三折 232
二、诗人文晓村艰难曲折的返乡探亲之路 235
三、巾帼替夫还夙愿 243
四、有家也难归 247
五、来自异国的“华侨” 249
六、40年的旅程 251
七、23年寻亲路 253
第十三章 叶落归根(1979年至今) 259
一、一个志愿军战俘的悲喜人生 266
二、流落台湾的志愿军战俘 268
三、从志愿军战俘到崆峒高僧 272
四、差点被拒绝的一次探访 276
五、绕了半个地球终于回到故乡 278
六、杏花村中是家园 280
七、叶落千里也归根 286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