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哲学基础 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
第二节 五行学说 3
第三节 藏象学说 5
第四节 经络学说 9
第五节 气血津液学说 10
第二章 中医病因病机 13
第一节 病因 13
第二节 病机 20
第三节 发病 35
第三章 中医四诊 42
第一节 望诊 42
第二节 闻诊 46
第三节 问诊 47
第四节 切诊 48
第四章 中医辨证 53
第一节 八纲辨证 53
第二节 脏腑辨证 57
第三节 气血辨证 64
第四节 津液辨证 65
第五章 中医治则治法 67
第一节 治则 67
第二节 治法 74
第六章 中药及方剂 82
第一节 中药 82
第二节 方剂 95
第七章 推拿手法 99
第一节 挤压类手法 99
第二节 摆动类手法 101
第三节 叩击类手法 103
第四节 摩擦类手法 104
第五节 振动类手法 107
第八章 针灸疗法 108
第一节 头针疗法 108
第二节 耳针疗法 112
第三节 毫针疗法 122
第四节 艾灸疗法 135
第五节 三棱针法 143
第九章 肺系病证的辨证治疗 146
第一节 肺痈 146
第二节 肺胀 147
第三节 肺痨 151
第四节 喘证 155
第五节 哮病 157
第六节 咳嗽 159
第七节 感冒 163
第十章 心脑病证的辨证治疗 167
第一节 神昏 167
第二节 眩晕 171
第三节 健忘 173
第四节 头痛 175
第五节 不寐 180
第六节 多寐 182
第七节 痴呆 183
第八节 癫狂 188
第九节 中风 195
第十节 痫病 211
第十一节 心悸 216
第十二节 胸痹 222
第十三节 心衰 228
第十一章 脾胃病证的辨证治疗 248
第一节 呃逆 248
第二节 噎膈 252
第三节 反胃 255
第四节 呕吐 260
第五节 腹痛 264
第六节 胃痛 270
第七节 痞满 275
第八节 便秘 279
第九节 泄泻 281
第十节 痢疾 286
第十二章 肾系病证的辨证治疗 289
第一节 淋病 289
第二节 水肿 293
第三节 尿浊 298
第四节 遗精 301
第五节 阳痿 306
第十三章 疮疡的辨证治疗 312
第一节 概述 312
第二节 疖 314
第三节 疗疮 317
第四节 痈 324
第五节 发 328
第六节 有头疽 332
第七节 丹毒 334
第八节 无头疽(含附骨疽、环跳疽) 336
第九节 流注 338
第十节 流痰 340
第十一节 瘰疬 341
第十二节 发颐 343
第十三节 窦道 345
第十四节 走黄与内陷 346
第十五节 褥疮 348
第十四章 瘿病的辨证治疗 350
第一节 气瘿 350
第二节 肉瘿 351
第三节 瘿痈 353
第四节 石瘿 354
第十五章 五官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356
第一节 眼科病证 356
第二节 耳鼻咽喉科病证 366
第三节 口腔科病证 374
第十六章 骨伤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推拿治疗 380
第一节 脑外伤后遗症 380
第二节 落枕 382
第三节 肱骨外上踝炎 387
第四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389
第五节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391
第六节 腕部扭挫伤 393
第七节 腱鞘囊肿 394
第八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396
第九节 梨状肌综合征 399
第十节 急性腰扭伤 402
第十一节 腰肌劳损 405
第十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 407
第十三节 外伤性截瘫 409
第十四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412
第十五节 踝关节扭伤 414
第十六节 跟骨痛 416
第十七章 妇产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推拿治疗 419
第一节 妇科病证 419
第二节 产科病证 436
第十八章 临床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48
第一节 原发性心肌病 448
第二节 急性心包炎 450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453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 471
第五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473
第十九章 临床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 477
第一节 高血压 477
第二节 面神经炎 481
第三节 脊髓损伤 486
第四节 颈椎病 491
第五节 肩周炎 496
第六节 糖尿病 500
第七节 冠心病 505
第八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09
第二十章 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 514
第一节 中医学对小儿脑瘫的认识 514
第二节 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穴位 515
第三节 小儿脑瘫的按摩疗法 530
第四节 小儿脑瘫的针灸疗法 542
第五节 小儿脑瘫的熏洗疗法 548
第六节 小儿脑瘫的刮痧疗法 552
第七节 小儿脑瘫的中药治疗 555
参考文献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