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水生态治理技术 1
1.1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 2
1.2绿水青山的水生态治理技术 5
1.2.1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 7
1.2.2治水实践的科学思辨 8
1.2.3治水理念指引与生态流域 9
1.2.4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流域建设 13
1.3政府和科学家对“绿水青山”的责任 15
1.3.1政府对“绿水青山”的责任 15
1.3.2科学家对“绿水青山”的责任 16
1.4对浙江省“五水共治”的认识与建议 16
2论绿水青山的生态保育与生态发展战略 21
2.1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 22
2.2生态科学发展的里程及生态问题的反思 24
2.2.1生态科学发展的里程 24
2.2.2生态问题的反思 25
2.2.3我国的生态问题 26
2.3中国生态治理的措施及战略 27
2.3.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7
2.3.2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27
2.3.3生态系统管理 28
2.3.4全球变化的适应与应对 29
2.3.5区域可持续发展 29
2.4进一步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0
2.4.1理念创新 30
2.4.2技术创新 32
2.4.3制度创新 33
3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未来能源系统的关系 37
3.1能源系统的转型 38
3.1.1全球能源系统的变化 38
3.1.2能源系统转变的驱动因素 40
3.1.3瑞典解决发展与排放问题的经验 43
3.1.4瑞典生态城案例研究 46
3.2未来清洁能源系统 47
3.2.1实现能源系统的新维度 48
3.2.2智慧能源系统 50
3.2.3智能分布式能源系统 52
3.3未来能源系统的展望 54
4“绿水青山”理念引领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创新发展 57
4.1政策背景 58
4.2我国水安全概况 58
4.2.1保障水安全是基本的民生问题 58
4.2.2对水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 59
4.2.3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 60
4.2.4初步构建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61
4.3我国水安全面临的挑战 62
4.3.1水资源约束趋紧 62
4.3.2水质自然本底条件较差 63
4.3.3水污染严重 63
4.3.4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突出 63
4.3.5水生态功能退化 64
4.3.6净水技术有待提高 67
4.4“绿水青山”理念引领水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发展 67
4.4.1 践行“绿水青山”理念,推进创新发展 67
4.4.2统筹规划,推动水环境长效治理的创新机制 68
4.4.3综合治理黑臭水体的创新技术路线 69
4.4.4进一步完善饮用水相关法律及标准 70
4.4.5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激励政策 70
4.4.6开源节流,保障水资源量足充盈 71
4.4.7污染防控,确保源洁流清 72
4.5聚焦前沿,创新水安全保障技术 74
4.5.1面向未来建设深度处理水厂及保障饮用水安全 74
4.5.2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保障体系 75
4.5.3提高水体非常规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76
4.5.4强化膜分离机理研究 76
4.5.5深化纳米技术适用性研究 76
5美丽乡村建设 79
5.1美丽乡村概念 80
5.1.1绿水青山与美丽乡村 80
5.1.2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历程 80
5.2美丽乡村发展理念 81
5.2.1中国发展模式2.0版 81
5.2.2浙江湖州“生态+” 81
5.3美丽乡村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82
5.3.1复合生态系统概念 82
5.3.2山、水、林、田、湖的复合生态系统:萍乡市麻山生态新区规划 83
5.3.3美丽乡村与传统民居改造 88
5.4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技术与商业模式 93
5.4.1浙江温州三垟湿地 93
5.4.2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 94
5.4.3海南文昌凌村河 96
5.4.4山东青岛胶州湾湿地规划 97
6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99
6.1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之路? 100
6.2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 102
6.3城乡的融合与生态现代化 107
6.4资源城市转型 111
7绿水青山与“生态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 113
7.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14
7.2“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建设” 114
7.3策略一:“反规划”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即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综合解决问题 116
7.4策略二:新美学,大脚美学,大自然美学,景观生态系统美学 117
7.4.1与洪水为友:金华燕尾洲公园 117
7.4.2回归生产:沈阳建筑大学 118
7.4.3珍惜足下文化与遗产,循环再生——中山岐江公园 118
7.4.4最少干预:秦皇岛汤河红飘带 119
7.4.5让自然做工:天津桥园 120
7.4.6绿色海绵营造水弹性城市: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 120
7.4.7景观作为生命系统:上海后滩公园 121
7.4.8集成案例一:迁安三里河11千米城市河流综合治理 122
7.4.9集成案例二:六盘水明湖湿地——海绵系统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122
7.4.10集成案例三:三亚的城市双修 123
7.4.11集成案例四:浙江浦江县浦阳江 125
7.4.12生态城市从家做起:低碳之家 125
7.5结语 126
8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技术 127
8.1为什么是以水动力为基础、以水质(地表Ⅲ类水)为目标 128
8.1.1水动力的力量 128
8.1.2水质的阶段性目标 129
8.2水生态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130
8.2.1 河床三维坑塘水系系统 130
8.2.2湿地岛屿的空间格局 131
8.2.3效仿自然的跌水堰沉淀及曝氧 133
8.2.4生态驳岸及三道防线的设计 134
8.2.5土壤微生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系统的构建 135
8.2.6原位微生物激活素的投放 136
8.3绿水青山先行示范小镇:湖北荆门爱飞客生态小镇绿水青山生态工程设计 138
8.3.1项目简介 138
8.3.2目标与理念 139
8.3.3生态策略及技术建议 139
8.4绿水青山先行示范区:眉山市东坡区圣寿片区传统民居聚落片区改造 144
8.4.1项目介绍 144
8.4.2目标与理念 144
8.4.3生态建设技术措施 145
9论绿水青山与可持续发展 149
9.1人类面临的问题 150
9.2基于生态系统弹性(Ecosystem Resilience)的生态环境认知 156
9.3“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58
9.4“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161
10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功能 165
10.1生态系统服务 166
10.1.1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166
10.1.2国际热点与前沿 167
10.2生态文明 169
10.2.1 生态文明阐述 169
10.2.2发展阶段 170
10.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 171
10.3.1我国生态面临问题 171
10.3.2生态系统管理滞后 172
10.3.3生态服务功能格局与变化 174
10.4城镇生态系统特征与变化 180
10.4.1长三角生态服务格局变化 181
10.4.2快速城镇化过程及其特点 181
10.5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格局 185
11打造绿水青山的商业模式 187
1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经济发展的理念 188
11.2“绿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土地价值 188
11.2.1重庆市大渡口区伏牛溪湿地公园及体育公园策划 189
11.2.2重庆市大渡口区伏牛溪湿地公园及体育公园建设经济分析 191
11.3“绿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品质 195
11.3.1 温州市三垟湿地概念性规划 195
11.3.2温州市三垟湿地建设经济分析 196
11.4“绿水青山”打造与城市建设的融合 196
11.4.1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197
11.4.2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投融资方案 198
11.5“绿水青山”的生态可持续性与经济可持续性 202
11.5.1爱飞客生态小镇的“绿水青山”设计方案 203
11.5.2爱飞客生态小镇的“绿水青山”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205
11.6结语 206
12绿水青山的经济学 207
12.1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8
12.2绿水青山的经济学原理 210
12.2.1自然资本 210
12.2.2生态补偿 210
12.2.3绿色GDP 211
12.3绿水青山如何成为金山银山? 212
12.4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 216
13“绿水青山”与“五水共治”的实践经验 219
13.1浙江省“绿水青山”的实践经验 220
13.1.1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221
13.1.2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 226
13.1.3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下一阶段建设重点工作 226
13.2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工作情况 228
13.2.1主要做法 228
13.2.2主要成效 233
13.2.3浙江“五水共治”的思考 236
14湖州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行区 237
14.1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239
14.1.1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 239
14.1.2湖州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 240
14.1.3湖州是“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地 240
14.1.4湖州是太湖流域的生态涵养地 240
14.1.5湖州是全国首个地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41
14.2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241
14.2.1走出了城乡一体的新路子 241
14.2.2探索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242
14.2.3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新体系 243
14.2.4打造了生态环境的新优势 244
14.2.5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新氛围 245
14.3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下一步安排 245
14.3.1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做好战略部署 245
14.3.2打通“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抓好绿色发展 246
14.3.3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建好“绿水青山” 246
14.3.4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保障 246
14.3.5打造绿色惠民共建共享品牌,促进全民参与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