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六平,张楚才,刘先锋主编;许尚武,肖晓丽,张泽淳,高峰,曹步文副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68049184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管理、维护、设计过程以及开发应用等。每章还配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大部分章节配了大量的操作实例,凡是加了底纹的代码,都可以直接在查询窗口运行。附录中还配有十五个实验及一个课程作业,减轻老师的备课和准备习题和实验的工作量。本书可作为普通大专院校、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网络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数据库”等课程的教材,可根据专业需要选择篇章进行教学,其它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提高的材料。也可供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重基础应用篇,基础应用已经成体系。对于工作人员,着重讲解SQL Server基础应用篇和高级应用篇,这两篇基本包括了项目开发过程中对数据库知识的基本需求。对于重点讲解数据库原理的课程,原理部分也足够完整,可以让学生自学基础应用篇(本篇是从零基础开始讲解,并配有图解)。

第一篇 基础理论 1

第1章 数据库技术概述 3

1.1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3

1.1.1 数据 3

1.1.2 数据库 3

1.1.3 数据库管理系统 4

1.1.4 数据库系统 5

1.1.5 数据库技术 5

1.2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5

1.2.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目标 6

1.2.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7

1.2.3 用户访问数据库的过程 8

1.2.4 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员 9

1.3 数据库系统概述 10

1.3.1 数据库系统的微观结构 10

1.3.2 数据库系统的宏观结构 13

1.4 数据库技术概述 15

1.4.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 15

1.4.2 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18

习题1 21

第2章 数据模型 22

2.1 数据描述 22

2.1.1 数据的三种范畴 22

2.1.2 实体之间的联系 24

2.1.3 三种世界的概念转换 25

2.2 数据模型概述 26

2.2.1 数据模型的分类 26

2.2.2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27

2.3 概念模型与E-R表示方法 28

2.3.1 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 28

2.3.2 概念模型的E-R表示方法 28

2.3.3 概念数据模型实例 31

2.4 逻辑数据模型 34

2.4.1 层次模型 34

2.4.2 网状模型 35

2.4.3 关系模型 37

2.4.4 面向对象模型 40

习题2 40

第3章 关系数据库理论及查询优化 42

3.1 关系数据库 42

3.1.1 关系模型的组成 42

3.1.2 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 42

3.2 关系代数 43

3.2.1 五种基本运算 43

3.2.2 关系代数的其他操作 45

3.3 关系查询优化 48

3.3.1 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 48

3.3.2 查询优化的一般准则 50

3.3.3 关系代数等价变换规则 51

3.3.4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算法 52

习题3 54

第二篇 设计理论 55

第4章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57

4.1 问题的提出 57

4.1.1 关系模式 57

4.1.2 关系 57

4.1.3 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 59

4.2 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 59

4.2.1 函数依赖 59

4.2.2 键(key) 61

4.2.3 函数依赖的公理体系 62

4.3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67

4.3.1 第一范式(1NF) 67

4.3.2 第二范式(2NF) 68

4.3.3 第三范式(3NF) 69

4.3.4 BCNF范式 69

4.3.5 多值依赖与第四范式 70

4.3.6 各范式之间的关系 73

4.4.关系模式的分解特性 73

4.4.1 关系模式的分解 73

4.4.2 分解的无损连接性 74

4.4.3 关系模式分解算法 80

4.5 关系模式的优化 84

4.5.1 水平分解 85

4.5.2 垂直分解 85

习题4 86

第5章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施 88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88

5.1.1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88

5.1.2 数据库设计方法 89

5.1.3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90

5.2 数据库规划 91

5.3 需求分析 91

5.3.1 需求分析的任务 92

5.3.2 需求分析的方法 92

5.3.3 需求分析的步骤 93

5.4 概念结构设计 96

5.4.1 设计各局部应用的E-R模型 96

5.4.2 全局E-R模型的设计 98

5.5 逻辑结构设计 98

5.5.1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99

5.5.2 关系模型向特定的RDBMS的转换 100

5.5.3 逻辑数据模型的优化 100

5.5.4 外模式的设计 101

5.6 物理结构设计 103

5.6.1 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 103

5.6.2 确定系统的存储结构 106

5.7 数据库实施 107

5.8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108

5.9 数据库设计实例——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09

习题5 111

第三篇 安全与保护理论 113

第6章 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 115

6.1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概述 115

6.2 SQL Server的安全性措施概述 116

6.3 SQL Server身份验证 117

6.3.1 身份验证概述 117

6.3.2 身份验证方模式设置 118

6.3.3 登录名管理 120

6.4 SQL Server数据库身份验证 123

6.5 SQL Server数据库对象安全验证 124

6.5.1 角色 124

6.5.2 授权的主体 127

6.5.3 架构 127

6.5.4 授权的安全对象 128

6.5.5 权限操作 130

6.5.6 命令行方式进行权限管理 131

习题6 133

第7章 数据的完整性控制 135

7.1 完整性约束条件 135

7.2 完整性控制 137

7.3 SQL Server的完整性实现 140

7.3.1 约束 141

7.3.2 其他方法 144

习题7 144

第8章 事务 145

8.1 事务的概念 145

8.2 事务的调度 147

8.3 事务的隔离级别 149

8.4 SQL Server中的事务定义 152

习题8 154

第9章 并发控制 155

9.1 封锁技术 155

9.2 事务隔离级别与封锁规则 156

9.3 封锁的粒度 158

9.4 封锁带来的问题 159

9.5 两段锁协议 161

9.6 悲观并发控制与乐观并发控制 162

9.7 SQL Server的并发控制 162

习题9 164

第10章 数据库恢复 165

10.1 数据库恢复技术 165

10.1.1 故障种类 165

10.1.2 恢复的实现技术 166

10.1.3 SQL Server基于日志的恢复策略 168

10.1.4 SQL Server检查点 170

10.2 SQL Server的备份与恢复 172

习题10 178

第四篇 基础应用 179

第11章 SQL Server 2012基本知识 181

11.1 SQL Server 2012发展简介 181

11.2 SQL Server 2012组件和管理工具 182

11.2.1 服务器组件 182

11.2.2 管理工具 183

11.2.3 文档 184

11.3 SQL Server 2012服务器的管理 184

11.3.1 启动/停止服务器 184

11.3.2 配置管理器 185

11.3.3 服务器的注册 186

习题11 187

第12章 数据库操作 188

12.1 SQL Server实例 188

12.2 数据库基本概念 188

12.2.1 物理数据库 189

12.2.2 逻辑数据库 190

12.2.3 系统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 193

12.3 创建数据库 194

12.3.1 管理工具交互方式创建数据库 195

12.3.2 命令行方式创建数据库 197

12.4 修改数据库 198

12.4.1 管理工具交互方式修改数据库 198

12.4.2 命令行方式修改数据库 199

12.5 删除数据库 200

12.5.1 管理工具交互方式删除数据库 200

12.5.2 命令行方式删除数据库 200

12.6 数据库的分离和附加 201

12.6.1 分离数据库 201

12.6.2 附加数据库 201

12.7 数据库的快速备份与恢复 202

12.8 数据库的收缩 203

12.8.1 手动收缩 203

12.8.2 自动收缩 204

12.9 移动数据库 204

12.10 数据库快照 205

12.10.1 数据库快照的优点 205

12.10.2 数据库快照的操作 206

习题12 207

第13章 表和表数据操作 208

13.1 表概念 208

13.1.1 表结构 208

13.1.2 表类型 209

13.2 创建表 210

13.2.1 列的数据类型 210

13.2.2 列的其他属性 215

13.2.3 交互方式创建表 216

13.2.4 命令行方式创建表 217

13.3 修改表 218

13.3.1 交互方式修改表 218

13.3.2 命令行方式修改表 220

13.4 删除表 221

13.5 表数据操作 221

13.5.1 交互方式操作表数据 221

13.5.2 命令行方式操作表数据 223

习题13 225

第14章 数据查询 226

14.1 数据查询语句 226

14.1.1 投影列 227

14.1.2 选择行 229

14.1.3 连接 231

14.2 排序 234

14.3 简单统计 235

14.4 分组统计 236

14.5 子查询 237

14.5.1 无关子查询 237

14.5.2 相关子查询 238

14.5.3 子查询作数据项 240

14.6 集合操作 241

14.7 存储查询结果 242

习题14 243

第15章 视图 245

15.1 视图概述 245

15.2 视图的类型 246

15.3 创建视图 246

15.4 查询视图 248

15.5 可更新视图 249

15.6 修改视图定义 250

15.7 删除视图 251

15.8 视图小结 251

15.8.1 创建视图准则 251

15.8.2 视图的优点和作用 252

习题15 253

第16章 数据完整性、索引和关系图 254

16.1 数据完整性的约束 254

16.1.1 PRIMARY KEY主键约束 254

16.1.2 UNIQUE唯一性约束 256

16.1.3 FOREIGN KEY引用完整性约束 257

16.1.4 CHECK检查约束 259

16.2 索引 260

16.2.1 索引的分类 261

16.2.2 创建索引 261

16.2.3 查看索引 263

16.2.4 修改索引 264

16.2.5 删除索引 264

16.2.6 其他类型索引 265

16.2.7 优化索引 267

16.3 数据库关系图 269

习题16 270

第五篇 高级应用 273

第17章 T-SQL语言 275

17.1 SQL语言基本元素 275

17.1.1 T-SQL语言简介 275

17.1.2 T-SQL语言的语法约定 275

17.1.3 标识符 276

17.1.4 常量和变量 277

17.1.5 注释 279

17.1.6 运算符 279

17.1.7 函数 280

17.1.8 表达式 283

17.2 流程控制语句 287

17.2.1 SET语句 287

17.2.2 BEGIN END语句 289

17.2.3 IF-ELSE语句 289

17.2.4 WHILE、 BREAK、 CONTINUE语句 289

17.2.5 RETURN语句 290

17.2.6 WAITFOR语句 290

17.2.7 GOTO语句 291

17.2.8 TRY CATCH语句 291

17.2.9 GO语句 292

17.2.10 EXECUTE语句 292

17.2.11 T -SQL语句的解析、编译和执行 292

17.3 数据定义、操纵及控制语言 293

17.3.1 数据定义语言 293

17.3.2 数据操纵语言 294

17.3.3 数据控制语言 297

习题17 299

第18章 存储过程、自定义函数、触发器和游标 300

18.1 存储过程 300

18.1.1 存储过程概述 300

18.1.2 创建存储过程 300

18.1.3 调用存储过程 301

18.1.4 获取存储过程信息 302

18.1.5 修改和重命名存储过程 302

18.1.6 重新编译存储过程 303

18.1.7 删除存储过程 304

18.2 用户定义函数 304

18.2.1 标量值函数 304

18.2.2 内嵌表值函数 305

18.2.3 多语句表值函数 305

18.2.4 修改和重命名用户定义函数 306

18.2.5 删除用户定义函数 307

18.3 触发器 307

18.3.1 触发器概述 307

18.3.2 触发器的类型 308

18.3.3 触发器的设计规则 309

18.3.4 使用触发器 311

18.3.5 启用、禁用和删除触发器 313

18.3.6 触发器的用途 314

18.4 游标 315

18.4.1 游标概述 315

18.4.2 游标的类型 316

18.4.3 游标的使用 317

习题18 322

附录A本书中示例数据库的结构及数据 323

附录B上机实验题 327

附录C课程设计要求 336

参考文献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