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 1
1.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议题和思想 1
1.2经济理论的作用和争论 3
1.3目标、工具和政府的职能 6
1.4大萧条 8
1.5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12
1.6凯恩斯共识的兴衰 13
1.7理论分裂和新古典综合 20
1.8凯恩斯主义以后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流派 22
1.9新宏观政治经济学 28
1.10经济增长研究的复兴 30
第二章 凯恩斯与“旧”古典模型之争 33
2.1引言 33
2.2古典宏观经济学 34
2.3就业和产出的决定 35
2.4萨伊定律 41
2.5货币数量论 45
2.6凯恩斯的《通论》 48
2.7解释《通论》 50
2.8凯恩斯的主要观点 51
2.9凯恩斯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57
2.10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反驳 60
2.11凯恩斯与货币数量论 60
2.12对凯恩斯的三种重要的解释 61
2.13“新”凯恩斯学派 65
2.14大萧条的起因与后果 67
2.15如何为战争付款 72
2.16凯恩斯与国际宏观经济学 73
2.17凯恩斯的遗产与古典学派的复兴 74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80
第三章 正统凯恩斯学派 89
3.1导言 89
3.2正统凯恩斯学派 90
3.3封闭经济下的IS-LM模型 90
3.4凯恩斯模型中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99
3.5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 107
3.6菲利普斯曲线与正统凯恩斯经济学 117
3.7正统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命题 124
詹姆斯·托宾 127
第四章 正统货币学派 141
4.1引言 141
4.2货币数量论方法 143
4.3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 151
4.4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 161
4.5正统货币学派和稳定政策 165
米尔顿·弗里德曼 170
第五章 新古典学派 189
5.1导论 189
5.2小罗伯特·卢卡斯的影响 190
5.3新古典模型的结构 192
5.4均衡经济周期的理论 203
5.5新古典方法的政策含义 208
5.6评价 231
小罗伯特·卢卡斯 235
第六章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254
6.1导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Ⅰ型的退位 254
6.2从货币经济周期向实际均衡经济周期的转变 255
6.3历史视野下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57
6.4周期与随机行走 259
6.5供给方的冲击 262
6.6经济周期:主要特征和典型事实 263
6.7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66
6.8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结构 267
6.9技术冲击 270
6.10实际经济周期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272
6.11校准模型 277
6.1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中性 278
6.13测量技术的冲击:索洛剩余 280
6.14经济周期理论和典型事实 282
6.1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285
6.16对实际经济理论的批评 287
6.17大萧条:实际经济周期的观点 291
6.18评价 292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297
第七章 新凯恩斯学派 308
7.1凯恩斯经济学的衰荣 308
7.2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310
7.3新凯恩斯经济学 312
7.4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主张及特征 314
7.5名义刚性 316
7.6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 326
7.7实际刚性 327
7.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343
7.9滞后性和非加速的失业通胀率 347
7.10新凯恩斯经济学和模式化的事实 354
7.11政策后果 355
7.12没有LM曲线的凯恩斯经济学 368
7.13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批评 371
7.14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评价 375
N·格里高利·曼昆 377
第八章 后凯恩斯学派 393
8.1导言 393
8.2有效需求原则的意义 395
8.3分类法 396
8.4凯恩斯从分类法的角度攻击萨伊定律 397
8.5相对价格变化能引导D2填补空隙吗? 398
8.6投资开支、流动性以及货币非中性公理 400
8.7什么类型的经济体系在使用货币合同时足够“不理性”? 402
8.8信息、决策与不确定性 404
8.9对决策环境的分类 404
8.10凯恩斯的不确定性、货币和显性货币合同 408
8.11结论 412
第九章 奥地利学派 414
9.1门格尔的观点 414
9.2资本的跨期结构 415
9.3储蓄和经济增长 419
9.4储蓄-投资的关系 421
9.5可贷资金市场 427
9.6充分就业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429
9.7以资本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框架 432
9.8储蓄引起的资本重构 434
9.9凯恩斯节俭悖论再探 436
9.10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439
9.11奥地利学派框架中的凯恩斯主义的低迷 444
9.12奥地利学派理论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47
9.13政策和改革 449
第十章 新宏观政治经济学 451
10.1导论:政治的扭曲作用与宏观经济表现 451
10.2政治对政策选择的影响 452
10.3政府的作用 455
10.4政治家与稳定政策 457
10.5对“政治经济周期”的另一些研究方法:简单介绍 458
10.6诺德豪斯的机会主义模型 459
10.7希布斯的党派模型 465
10.8机会主义和党派模型的衰落与复兴 467
10.9理性政治经济周期 469
10.10理性党派理论 471
10.11机会主义和党派行为:一个综合论 476
10.12政治学、时间上的不连贯性、可信度和声誉 477
10.13政治经济模型在政策方面的引申意义: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 480
10.14负债和赤字的政治经济 485
10.15政治的和经济的不稳定:它们有关联吗? 486
10.16关于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 487
10.17经济增长的政治障碍 492
10.18国家的大小 493
10.19结论 495
艾尔波托·艾莱斯那 497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研究的复兴 508
11.1导言 508
11.2“大分化” 509
11.3经济史赞歌 512
11.4回到长期 513
11.5为什么经济增长如此重要? 517
11.6用历史的视野看待现代经济增长 520
11.7增长的固定模式 522
11.8增长的直接来源vs基本来源 523
11.9哈罗德-多马模型 525
11.10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529
11.11经济增长来源的核算 537
11.12有关趋同问题的争论 539
11.13索洛模型之外 546
11.14内生增长:资本积累回报不变 548
11.15内生增长:观念的经济学 550
11.16扩展的索洛模型:新古典的一次复兴? 554
11.17关注增长的基本原因 555
11.18制度与经济增长 557
11.19贸易与经济增长 567
11.20地理与增长 572
11.21历史中的增长: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 574
11.22增长和发展的理想条件:重新发现古老的真理 576
罗伯特·M·索洛 579
保罗·罗默 591
第十二章 结论和思考 611
12.1导论 611
12.2 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化还是革命? 612
12.3在宏观经济问题上存在着共识吗? 618
作者索引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