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成土壤之矿物及岩石 1
第一节 生成土壤之矿物 1
矿物概论 1
普通矿物各论 6
普通矿物表 13
第二节 生成土壤之岩石 15
普通岩石表 31
第二章 岩石之风化与土壤之生成 35
第三节 崩解与分解 35
风化动力之分类 35
崩解 37
分解 41
风化合论 41
第四节 土壤之生成 47
土壤之定义 48
土壤中风化作用 53
土壤之风化程度 56
天然植物社会对于土坏风化之关系 58
土坏之年龄 60
第三章 土壤形态 61
第五节 土壤体 61
土壤色 64
土壤构造 66
土壤构造 70
土壤之结集体 71
动物之穿孔及植物根之遗孔 72
第六节 土壤剖面 73
土壤剖面各层之界限 79
土壤剖面之自然层别 81
平际之标记法 83
土壤剖面之分类 87
第四章 土壤分类 89
第七节 地质的土壤分类 89
定积土 91
原积土 92
聚植土 96
运积土 98
重积土 98
冲积土 98
冲积堆积之种类 100
海积土 103
湖积土 103
洪积土 104
风积土 105
砖土 112
第八节 气候的土壤分类 113
寒带土壤 116
潮湿环境 116
干旱环境 117
温带土壤 117
潮湿环境 117
干旱环境 130
热带土壤 135
潮湿环境 135
半干旱环境 126
格林客之分类 137
伟利恩斯基之分类 168
第九节 粒构的土壤分类 140
鲍蒙与塞星之分类 145
郝博金之分类法 146
第十节 美国农部土壤局之土壤分类法 148
第五章 土壤之成分 153
第十一节 无机物 154
岩石风化生成物 154
土壤之机械分析 155
土粒之体积的等级 162
土粒之命名 164
土粒之矿物成分 166
土粒之化学成分 167
土粒之数目 169
土粒之形状 170
土粒之特性 171
第十二节 有机物 173
土壤有机物之来源 174
土壤有机物之分布 176
土壤有机物之种类 179
土壤有机物之损失 180
土壤有机物之增加 183
土壤有机物之功用 185
腐植质 192
土壤中之有机毒素 196
土壤中之氮与碳的比例 197
第六章 土壤之物理性 202
第十三节 构造 结构 比重 孔性 202
土壤构造 202
土粒结构 207
土壤之比重 210
土壤之孔性 214
第十四节 土壤空气 221
土壤空气之效用 222
土壤空气之量 225
土壤空气之成分 227
土壤空气之流动 228
土壤空气之量及流动速率之更改方法 229
第十五节 土壤温 231
土壤温之效用 231
对于植物生长方面 231
对于土壤之自身 233
对于土壤生物方面 233
影响土壤温度之因子 234
土壤热之循环 241
土壤热之来源 241
土壤热之放散 243
土壤温之节制 246
第七章 土壤水分 248
第十六节 概论 248
水之物理性 248
水之化学性 248
水对于植物之关系 249
植物之需水量 252
植物之凋萎 252
水对土壤之关系 258
土壤物理方面 258
土壤化学方面 258
土壤生物方面 258
土壤水分之循环 260
土壤水分之来源 260
土壤水分之去路 261
土壤水分之分类 262
土壤水分之计量 263
第十七节 吸着水 264
吸着水之性质 264
土壤之吸着水量 264
土粒细度与吸着水量 265
胶体物与吸着水量 265
温度与吸着力之关系 266
湿度 266
土壤吸着系数及其测定 267
吸着水之功用 268
第十八节 毛细管水 270
毛细管作用 270
毛细管水分之态 271
毛细管水之位置 272
土粒间之毛细管 274
土壤之毛细管水量 274
土壤之储水量 276
水分等量 277
土壤毛细管水上昇之速率 278
第十九节 重力水 279
重力水之移动 279
土壤之自由水分量之计算 282
土壤之排水量 283
排水之浓度 284
排水之化学成分 285
第八章 土壤调查 287
第二十节 土壤调查之价值及方法 287
调查土壤之目的 288
土壤调查之设备 291
调查土壤之方法与应有之记录 293
第九章 世界土壤分布情形 303
第二十一节 我国土壤 303
东北与西北之黑土区 304
吉林褐土区 305
辽南洼地 306
绥远盆地 306
绥北粗粒土 307
北方褐土区 308
西北黄土区 310
北方冲积平原 311
中部平原之沙姜土壤 312
黄河旧口之三角洲 315
扬子江下流之三角洲 316
淮河流域山沟中之土壤 317
黏盘土区 318
华南红土区 319
第二十二节 欧美土壤 322
欧洲土壤 322
美国土壤 326
聚铁土壤 327
聚钙土壤 329
山脉碎片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