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蚀》:现代小说的一个转折点 1
二、文学形象的密码 2
三、文学语言中的都市文化 4
四、《蚀》的语言研究及本书框架 6
五、《蚀》的版本问题 8
第一章 词汇的应用:都市形态的再现与表现 10
一、都市场景及其活动 10
二、马路、交通与信息流通 12
三、服饰与身体的延伸 15
四、声音及日常用品 16
第二章 语法与章法:改变观察都市的方式 20
一、动词的核心作用 20
二、被动语态的支配作用 22
三、被不及物性包围的行动者 24
四、动态语言的视觉化 27
第三章 语言体式与都市文化 30
一、白话与文言:承接传统汉语的审美经验 31
二、白话与旧白话:脱胎于旧白话的书面语体 42
三、白话与欧化语:提升现代汉语的写实功能 45
四、方言运用:表达都市日常生活的一种选择 52
第四章 言外之意:修辞功能与都市文化 54
一、意象与象征 54
二、语义的变异功能 58
三、冗余现象 62
四、互文性 64
第五章 《蚀》三部曲与都市社会变革 67
一、现代都市的快速变化 68
二、都市里的“时代女性” 74
三、都市社会与农村变迁 81
第六章 文学语言、都市读者和出版机制 83
一、从职业革命家到职业作家 83
二、都市读者及其语言接受 88
三、面对左翼批评:大众还是小资 90
四、《蚀》三部曲:从刊到书 93
第七章 语言风格与语言观念 98
一、《蚀》的文学语言风格 98
二、茅盾语言观的形成及其与早期翻译的关系 112
第八章 对焦都市文化:从《蚀》到《子夜》 123
一、比较而言:茅盾与现代左翼作家 124
二、《蚀》与《虹》 126
三、《子夜》:中国都市文学的代表作 129
四、《蚀》语言实践的当代意义 132
参考文献 135
后记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