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1
第一节 继承、发扬革命先辈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 1
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
二、学习邓小平理论 3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4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5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历史责任 5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10
第二讲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3
第一节 人生理想与价值观 13
一、人生理想 13
二、义务本位 14
三、义务本位的升华 15
四、义务本位的沉沦 19
五、义务本位的改造 22
第二节 爱国主义与民族和谐 27
一、中国心与凝聚力 27
二、民族关系与和平心态 31
第三节 人际关系 36
一、和为贵 36
二、仁爱之心与见义勇为 37
三、“礼”与“信” 40
四、关于情面 42
第四节 民本主义 45
一、人的类自觉 45
二、民本主义的改造与发展 49
第五节 乐观主义和自我修养 53
一、乐观主义 53
二、反思 58
三、修养 61
第六节 求实精神、坚毅精神和勤俭精神 62
一、求实精神 62
二、防止伪科学 65
三、坚毅精神 68
四、勤俭精神 71
第三讲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常规 73
第一节 备课 73
一、课堂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73
二、备课的基本要求 75
第二节 上课的基本要求 78
一、做好课前准备 78
二、讲授要科学 79
三、布置作业和课后小结 80
第三节 作业的评改、复习与辅导 80
一、作业的评改 80
二、复习教学 80
第四节 课外活动 82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82
二、课外活动的要求 83
第四讲 思想政治课课型 84
第一节 单一课型及其结构特征 84
一、单一课型结构 84
二、单一课型的分类 84
第二节 综合课型及其结构特征 91
一、综合课型结构及其特征 91
二、综合课实施的基本环节 92
第三节 课型结构的设计 96
一、课型结构设计的范例 97
二、设计课型结构的原则 98
三、课型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 98
第五讲 培养科学思维品质的能力 100
第一节 培养科学思维品质的立足点 101
一、学生不是机器人,而是能动的认识主体 101
二、作为教学工作主体的教师能动性的表现 103
第二节 思维活动构成的要素 103
一、知识 104
二、语言 106
三、观念 107
四、情感 108
第三节 科学思维品质的具体表现 108
一、思维的敏锐性 108
二、思维的灵活性 109
三、思维的广阔性 109
四、思维的深刻性 110
五、思维的逻辑性 110
六、思维的创造性 110
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111
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111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思维方式上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114
第六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8
第一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119
一、兴趣和学习兴趣 119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120
第二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2
一、立志法 122
二、发现法 122
三、直观法 123
四、熏陶法 123
五、开放法 124
六、契机法 124
七、反馈法 125
第七讲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26
第一节 培养学习能力的意义 126
一、关于学习能力 126
二、培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28
第二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29
一、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129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30
三、培养能力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30
四、改革教学方法 130
第三节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三个重要方面 131
一、培养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的能力 131
二、培养思维能力 132
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3
编后记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