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1
二 研究综述 8
三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与难点 20
第一章“真心”:儒释道三教共同之心源 22
第一节 作为哲学、宗教概念的“真心” 22
第二节 宋代以来的三教“真心说” 63
第二章“真心观”与宋代文艺思想 89
第一节 宋代士大夫对“真心”的体认 89
一 宋代学佛士大夫对“真心”的认识 90
二 宋代儒家学者对“真心”的认识和阐述 107
第二节“思无邪”命题与宋代文艺理念 117
一“思无邪”——三教以“真心”为归 118
二“思无邪”——“真心观”在文艺思想上的自觉追求 129
第三节 南宋心学学派“真心”理念下的文艺观 141
一 以心为本、胸襟流出与“直心而发” 142
二“浑然天成”与“无心为文” 150
第四节“真心”与士人文艺思想个案研究:苏轼 161
第五节“真心”与士人文艺思想个案研究:苏辙 180
第六节“真心”与士人文艺思想个案研究:李纲 195
第七节“真心”与士人文艺思想个案研究:家铉翁 215
第八节“六根互用”、“转物”与宋代文艺思想 225
一“六根互用”与诗画融通 226
二“转物”与主体自性的建构 234
第三章“真心观”与元代文艺思想 244
第一节 三教关系与心性的根本认同 244
第二节 元代文人对佛教“真心说”的发挥 254
第三节“真心观”与元代诗文理论 268
一“性情”与“自然” 268
二“师心”与“自得” 288
三“真心”与“活法” 303
第四节 元代文人发于心源的艺术论 312
第五节 返归心源——元代僧人的文艺理念 326
一“诗从心悟”的诗学观 327
二 返归心源,不为物转的文艺观 335
第六节 金元全真道心性融合论及其文艺观 342
第四章“真心观”与明代文艺思想 362
第一节 学术、文艺应回归迷失之本心 362
第二节 从复古到师心 375
第三节 文艺思想中的求真理念:“真我说” 389
第四节“天机说”与“本色论” 402
第五节“童心说”及其文艺思想内涵 424
第六节 晚明“性灵”诗学 435
一 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 435
二 晚明诗学“性灵说”的提出 441
第七节 晚明“性情论”及其文学走向 454
第八节 明代书画理论中的心源说 463
第五章“晚明四高僧”的文艺思想:“真心观”的集大成 480
第一节“晚明四高僧”的佛学思想与终极指归 480
一 云栖袾宏:禅净融合,净土为归 481
二 紫柏真可:“文字禅”与“性情说” 485
三 憨山德清:“念佛禅”与“三教一心” 490
四 蕅益智旭:三学一源,净土极则 494
五“真心”:四高僧的终极指归 500
第二节“真心观”:四高僧的文艺理念 504
第三节 四高僧“真心观”的独特内涵与价值 514
结语 526
参考文献 533
后记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