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视界之开启 1
第一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原创概览 6
一 上海时期(1946—1949) 8
二 香港时期(1957—1965) 25
第二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概况 41
一 中国大陆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41
二 中国香港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45
三 中国台湾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46
四 海外之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47
第三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视界 49
一 张爱玲电影评论文本研究 49
二 张爱玲电影剧本文本研究 50
第一章 张爱玲影评中的电影艺术观 52
第一节 张爱玲关于电影题材的主张 55
一 中国电影一定要中国化 56
二 中国电影要关怀社会问题 63
第二节 张爱玲关于电影叙事策略的主张 82
一“电影喜剧性”论 83
二“平稳而接近许多人”论 87
三“细节考究”论 90
四“把握观众心理”论 94
第二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的经典人物镜像 99
第一节 张爱玲之中产阶级人物镜像开拓 101
一 推中产阶级至银幕中央 101
二“公寓式”文化寓言模型 106
三 中产阶级生命态度观照 115
四 中产阶级形象的经典意义 122
第二节 张爱玲之女性原生态人物镜像书写 126
一 男性电影编剧对女性的“凝视” 127
二 颠覆男性“凝视”的原创性起点 129
三 性别的原生态呈现 132
四 对抗父权的反叛之音 145
第三节 张爱玲之多元文化都市人物镜像前瞻 152
一 不安的香港土生族群镜像 155
二 焦虑的香港移民族群镜像 160
三 开明的香港新生代族群镜像 164
四 多元文化集一身的都市人物镜像 170
第三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的叙事策略 178
第一节 张爱玲悲与喜叙事之反转书写 181
一 喜剧精神的守望:思想与智慧的化合 182
二 喜剧策略的生成:颠覆与和解的化合 189
第二节 张爱玲风俗喜剧风格之形成 194
一 喜剧性构思中含着悲酸 196
二 喜剧性框架下寓庄于谐 204
第三节 张爱玲“惊险电影”式风俗喜剧之叙事结构——《太太万岁》《情场如战场》个案论析 210
一“惊险电影”式叙事 212
二“惊险电影”式结构 216
第四节 张爱玲“好莱坞”式中国版之叙事策略——《情场如战场》《一曲难忘》《魂归离恨天》个案分析 227
一“好莱坞”式故事桥段之中国版 228
二“好莱坞”式类型片题材之中国版 241
三“好莱坞”式爱情剧冲突之中国版 243
四“好莱坞”式人物塑造之中国版 247
第五节 张爱玲倒金字塔式戏剧编码 253
一 情节:“一个好看的故事” 258
二 人物:“类型式再现” 271
三 主题:寓言式文化指涉 278
四 冲突:抵向大文化圈 290
第六节 张爱玲白描式电影叙事 293
一 点到为止的场景描写 294
二 干净利落的场景转换 301
三 简净清爽的对白设计 308
第四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的戏剧结构 323
第一节 张爱玲“标准电影剧本格式”书写 331
一“三段式结构模式”中规中矩 334
二 路标式主题牵引动作 347
三 饱满式戏剧冲突拉开张力 355
四 凡人式性格贯穿故事 361
第二节 张爱玲“电影剧本系统”的元素效应 372
一 开端结局:“凤头”“豹尾”效应 372
二 情节点设置:“钩住”效应 396
三 场面设置:“信息”效应 402
余论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视界之未尽 415
附录一《太太万岁》现发行本第六十四场至第六十五场之间缺失的一场(笔者整理) 425
附录二 也访边城:在台湾遥望《重访边城》里的张爱玲背影 431
附录三“最好的朋友”往往在身后:张爱玲与宋淇、宋邝文美——读宋以朗编《张爱玲私语录》 445
参考文献 449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