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未来15年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
1.人口深度老龄化,老年教育须未雨绸缪 1
2.中等收入群体主体化,优质教育供给短板明显 2
3.经济增速常态化,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既重要又紧迫 2
4.大规模迅速推进的城市化,教育成为城市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 3
5.社会治理现代化,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均衡器发挥更大作用 3
6.迎接无所不在的信息化,同步构建教育新生态 4
7.更加开放自信的国际化,迫切呼唤打造大国教育形象 4
二、2030年中国教育发展前景:趋势与可能 5
1.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型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5
2.提供面向人人、有选择的高水平教育 5
3.教育将为创新驱动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6
4.2030年中国教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6
三、潜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 7
1.中小学班额偏大问题仍然突出 7
2.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7
3.高等教育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仍需提高 7
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明显偏低 7
5.城乡教育条件差距仍然存在,且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8
6.民办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短板 8
第一章 全面普及型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9
一、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提供教育服务 9
1.2030年面向14.7亿人口的教育需求 10
2.2030年各学段学龄人口结构将有明显调整 13
3.2030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终身教育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14
4.203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1%,大规模城市化迫切需要新市民教育 18
二、全面进入教育普及化阶段 20
1.2030年可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享有学前教育机会 20
2.九年义务教育持续保持全面普及水平 25
3.2019年可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9
4.预计2019年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34
5.充分满足“老有所学”教育需求 42
第二章 提供面向人人、有选择的高水平教育 45
一、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主流时代 45
1.中国实际GDP稳定增长,2030年人均GDP将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45
2.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迅速扩大 48
二、面向中等收入群体的教育供给 52
1.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 52
2.面向全民的教育公平 64
3.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70
第三章 为创新驱动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74
一、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提高 74
1.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加快 74
2.为新经济提供有质量的教育人才支撑 81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教育贡献 87
1.1978—2013年期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8% 88
2.2026—2030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14.86% 89
三、高等教育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90
1.普职比基本保持稳定,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 91
2.中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92
3.中国高等教育区域结构持续动态优化调整 94
第四章2030年的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教育 113
一、2030年中国教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113
1.2030年中国教育与各国家组织比较的达成度情况 114
2.2030年的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116
二、2030年中国教育将达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87.9% 116
1.2030年中国教育的普及与公平维度相对OECD国家的达成度为91.2% 117
2.2030年中国教育的结构与质量维度相对OECD国家的达成度为59.3% 119
3.2030年中国教育的条件与保障维度相对OECD国家的达成度为99.6% 122
4.2030年中国教育的服务与贡献相对OECD国家的达成度为101.6% 124
三、2030年中国教育将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82.2% 127
1.2030年中国教育的普及与公平维度相对高收入国家的达成度为92.8% 128
2.2030年中国教育的结构与质量维度相对高收入国家的达成度为41.9% 130
3.2030年中国教育的条件与保障维度相对高收入国家的达成度为99.3% 132
4.2030年中国教育的服务与贡献相对高收入国家的达成度为95.0% 135
四、2030年中国教育将达到G7国家平均水平的94.1% 138
1.2030年中国教育的普及与公平维度相对G7国家的达成度为92.7% 138
2.2030年中国教育的结构与质量维度相对G7国家的达成度为62.7% 141
3.2030年中国教育的条件与保障维度相对G7国家的达成度为123.7% 143
4.2030年中国教育的服务与贡献相对G7国家的达成度为97.2% 146
第五章 技术方案 149
一、预测方法介绍 149
1.分要素人口预测方法 149
2.多状态预测方法 150
3.系统动力学模型 152
4.二次指数平滑预测 162
5.灰色预测模型 163
6.Logistic模型预测 165
7.多元线性回归 166
二、国际比较部分方法说明 168
1.指标体系的构建 168
2.国际比较对象的选择 171
3.达成度的计算与指标合成 172
三、主要指标介绍 172
1.毛入学率(%) 172
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175
3.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 176
4.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指数 176
5.生师比 178
6.中小学平均班额(人) 180
7.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外国留学生所占比例(%) 180
8.民办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 181
9.人口受教育程度 182
10.平均受教育年限 184
11.文盲率 185
附录 186
后记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