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流浪与自由的酝酿 1
第一节 “日内瓦公民”的启蒙教育 1
一、多情与古罗马精神气质的培育 1
二、出逃与流浪 4
第二节 华伦夫人时期 11
一、迷狂与安宁 11
二、尚贝里的伊甸园 14
第三节 巴黎寻梦 23
一、涉入巴黎文化圈 23
二、步入文坛 25
第四节 时代的孕育 28
第二章 矛盾性与一体性 38
第一节 对卢梭的矛盾性解读 38
第二节 重返卢梭及其文本 44
一、作为读者的作者 44
二、体系的核心 46
第三节 救赎性的人文主义 51
第三章 “两论”与真理的曙光 54
第一节 堕落的反思 55
一、“两论”创作的契机 55
二、文明的技艺带来的堕落 57
第二节 真理的孕育 60
一、心理路线的开创 60
二、救赎的逻辑 64
第四章 作为人文主义逻辑起点的自然 67
第一节 新自然主义 67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对传统的继承和批判 68
二、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的新逻辑 71
三、自然之善的参照意义 74
四、关于自然之善与美德的补充说明 78
第二节 自然人与自然教育 82
一、自然人 82
二、自然教育与自然法则 84
第五章 感觉、情感的核心地位 93
第一节 感觉与情感的本体意义 93
一、启蒙的另一条蹊径 93
二、感觉与情感的线索意义 99
三、人的基本原则 101
四、由自我而他人的认知 109
第二节 两种基本情感:自爱与自尊心 112
一、自爱与自尊心的关系 112
二、自爱 115
三、自尊心 116
四、自尊心的双重导向 120
第六章 诉诸正义的政治 128
第一节 感性之外的原则 128
一、政治的引入 128
二、教育和政治两种救赎模式的互补性 130
第二节 政治的基本要素 133
一、政府的形式 133
二、主权者、立法者和公民 136
三、社会契约场 138
第三节 公民宗教 142
第七章 公民幸福 147
第一节 基于个体维度的幸福观 147
第二节 基于自然法则的幸福 151
一、返回内心的路线 151
二、欲求与能力的平衡 154
第三节 现代不幸的堕落典型:布尔乔亚 158
第四节 公民幸福的途径 163
一、从自然人到公民培养的家庭教育 163
二、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169
三、对自尊心的引导 172
第五节 卢梭对幸福的实践 175
结语 卢梭的遗产 178
参考文献 184
附录一 人名录 190
附录二 卢梭生平与主要著作年表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