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1
二、提高农民收入的外生变量: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投入 4
三、提高农民收入的内生变量:农民发展 7
四、增加农民收入研究的主题、主义与方法 9
五、本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14
第一章 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与公共产品理论 16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理论与公共产品供给 17
一、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 17
二、公平、效率与公共产品供给 23
三、帕累托改进与公共产品供给 26
第二节 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 30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 30
二、公共产品的规定 32
三、公共产品的供给 34
四、公共产品供求分析 39
第三节 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公共选择 41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41
二、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产品供给 43
三、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决定与少数决定的成本收益分析 46
第二章 农村公共产品及其与农民收入 50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及其供给 50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及特点 50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52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53
第二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56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层次 56
二、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显示机制 59
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 64
第四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之一般 67
第三章 农民与农民发展 71
第一节 农民、农民本质 72
一、人本质与人的发展 72
二、对农民的规定 75
三、农民本质 78
第二节 农民发展的内涵 86
一、农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性 86
二、农民发展内涵 88
第三节 农民发展的权利 89
一、农民的政治权利 90
二、农民的经济权利 92
三、农民的人身权利 95
第四节 农民发展的矛盾体与外部供给 97
一、农民发展的矛盾体 97
二、农民发展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101
第四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变迁 106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考察(1949—1980) 106
一、政府主导的教育供给制度 107
二、国家出资和农民出工的基础设施供给制度 113
三、以政府为主体的科技信息供给制度 114
四、由个体经营向集体合作转变的土地供给制度 116
五、自给自足的财政供给制度 121
六、以合作金融为主体的金融制度 122
七、以合作为基本的社会保障供给制度 125
八、小结:低层次上的国家供给 128
第二节 经济转轨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考察(1981—1994) 130
一、分级、分层的教育供给制度 130
二、以基层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制度 135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主体的科技信息供给 137
四、分级管理的财政制度 140
五、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制度 140
六、政府、集体与个人“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142
七、由集体合作向个体经营转变的土地制度 145
八、小结:诱致性制度变迁 146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考察(1995—目前) 147
一、义务教育与成人教育并重的教育制度 147
二、稳定土地承包土地制度 150
三、以分税制为主体的财税供给制度 151
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金融供给制度 153
五、趋于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158
六、小结: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 160
第五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发展 162
第一节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农民发展 163
一、农民身体素质 163
二、农民教育素质发展 168
三、农民科技素质 172
四、农民发展总体评价 176
第二节 基于农民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177
一、基于农民身体素质提高的公共产品供给 177
二、基于农民发展的文化教育供给 181
三、基于农民科技能力提升的公共产品供给 183
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发展之关系 187
一、文化教育供给与农民发展 187
二、科技成果推广、信息扩散:政府的职责 193
第六章 农民收入——以北京为例 198
第一节 农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分析 198
一、农民收入及其构成 198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200
三、国外有关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理论简析 202
第二节 北京农民收入历史分析 203
一、1978—1985年农民收入变动分析 205
二、1986—1996年农民收入变动分析 206
三、1997—2006年农民收入变动分析 208
四、从历史发展阶段看京郊农民收入的特点 209
第三节 北京农民收入的区域分析 210
一、按区县比较分析 211
二、山区和平原收入水平分析 212
三、城乡比较分析 214
第四节 北京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216
一、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有利因素 216
二、农民可持续增收障碍分析 217
三、北京农民增收对策分析 219
第七章 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以北京为例 223
第一节 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之一般 223
一、农村人力资本及其投资 223
二、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度量方法 224
三、农民收入 225
第二节 北京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226
一、北京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现状 226
二、北京农村居民健康投资现状 228
第三节 北京农民收入现状 232
一、北京农民收入量的变化特征 232
二、北京农民收入结构特征 234
第四节 北京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237
一、健康投资——食品、医疗、住房投资因子分析 237
二、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健康投资、迁移与流动投资因子分析 240
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线性回归分析 243
四、教育投资、健康投资、迁移流动投资与农民收入线性回归分析 249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251
第八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253
第一节 农村公共财政的职能定位 253
一、农村公共财政的职能定位与目标模式 253
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税收负担 260
三、规范农村公共支出的管理方式,强化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力度 264
四、加强农业补贴的立法,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270
五、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272
第二节 农村文化教育制度供给的政策建议 279
一、增加农村文化教育投资图谋人,改革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 279
二、建立以基础教育和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并重的教育体系 281
三、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 282
四、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284
五、改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资金管理的措施 285
第三节 科技信息有效供给的构想 290
一、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体制,畅通农业科技信息渠道 291
二、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 291
三、完善科技信息推广的政策支持体系 292
第四节 调整农地制度的基本点: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 293
一、以保障农民权利为基点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296
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农民对农地的权益 298
三、以保障农民对农地利益的农地制度安排 299
参考文献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