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三、论文内容及框架 13
四、研究方法与核心概念 15
五、创新尝试 17
第一章 公民话语权的一般理论 19
第一节 公民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19
一、后现代主义:话语理论兴起的大背景 19
二、话语、话语权及公民话语权 24
第二节 公民话语权的理论基础 30
一、公民社会理论 30
二、人本主义、公民权与人民主权理论 34
三、合作主义理论 37
第三节 公共话语场 39
一、公共话语场的产生 39
二、公共话语场的理论来源 49
三、公共话语场的特征 58
四、公共话语场的功能 60
五、公共话语场有效运转的条件 62
第四节 公民话语权的表现形式 65
一、公共舆论形式 65
二、公共论坛形式 68
三、制度参与形式 70
四、组织代表形式 73
五、非理性形式 75
第二章 国外公民话语权的演变及保障机制 81
第一节 国外公民话语权的演变过程 81
一、古典时期的公民话语权 82
二、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公民话语权 85
三、当代西方国家的公民话语权 93
第二节 国外对公民话语权的保障机制 97
一、公民话语权的宪政保障 98
二、公民话语权的组织保障 99
三、公民话语权的参与制度保障 102
四、民主治理结构的保障 104
五、言论自由与舆论保障 106
第三节 国外公民话语权的经验与借鉴 109
一、重视法律层面的保障 109
二、重视公民个人的自由 110
三、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112
四、较为健全的制度保障 113
五、治理结构的保障 115
第三章 中国公民话语权的变迁、问题及原因 117
第一节 中国公民话语权的历史变迁 117
一、中国古代以来的公民话语权 117
二、建国后的公民话语权 125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公民话语权 127
第二节 中国公民话语权存在的问题 136
一、弱势群体话语权的缺失 136
二、话语表达的差别待遇 139
三、政治话语的贫困 142
四、缺乏表达真实话语的环境 144
第三节 中国公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144
一、话语本身存在困难 145
二、民主文化的缺失 146
三、经济上的贫穷 148
四、官僚型的治理结构 148
五、话语制度途径的缺失 149
六、集体行动的困境 150
第四章 中国公民话语权实现的途径和保障 151
第一节 治理结构的角色转换 151
一、公民角色的转换 152
二、官僚角色的转换 157
三、政协及人大代表者角色的转换 161
第二节 政府系统的开放性和易进入性 168
一、政府系统的开放性 168
二、政府系统的易进入性 172
第三节 公民话语权诉求机制的完善 175
一、公共传媒应为公民话语权的表达承担重要责任 175
二、建立起能够有效表达公民话语权的言论自由机制 176
三、加快公民组织机制建设,增强公民话语的诉求能力 179
四、加大公民话语表达的政策支持 182
第四节 公民话语权的制度保障 183
一、公民话语权的宪政保障 183
二、公民话语权的参与制度保障 185
三、公民话语权的协商制度保障 186
四、公民话语权的法律制度保障 190
第五节 公共精神的培育与开发 191
一、形成宽容的政治文化 191
二、重建公共生活 194
第五章 中国公民话语权实现的当代价值 197
第一节 中国公民话语权的实现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及前瞻 197
一、对西方民主的批判性思考 197
二、生活领域的民主:民主的第三条道路 209
三、公民话语权:民主治理的有效途径 219
第二节 公民话语权的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30
第三节 公民话语权的实现对政府治理产生的影响 234
第四节 公民话语权的实现对公民个体的影响 236
一、公民话语权的实现对公民权益的保障 236
二、公民话语权的实现对公民能力的培养 239
结束语 243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