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的教育怎么了 1
当下教育的迷思 2
直面钱学森之问 2
教育本该多元 5
偏题怪题,就是要难倒你 6
难死你的小学题 7
文化部部长答错题 8
伤不起的中国家长 10
为两岁孩子在美国买房的中国家长 11
爱的真谛 12
第二章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15
原来学生可以这样教 16
好学生是筛出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 16
让外国教授刮目相看的汇佳女孩 18
世界最大的教育课程 19
为了中国教育,汇佳,起航! 22
泰国的餐厅守候战 22
九曲回肠,国际文凭组织终于伸来橄榄枝 25
金蝉脱壳布局记者见面会 28
一个“孩子”的艰难成长 31
零分试卷引发的愤怒 32
史无前例的法庭教育论辩 35
“哪怕就剩我家一个学生,你们都要坚持办下去” 37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40
IB是我选的路,我愿意挑战 41
第三章 培养人,先培养人的习惯 45
蜚声国际的汇佳习惯 46
IB的十个习惯如同十个成功密码 47
练就探究世界的本领 50
告诉孩子,有些挑战必须面对 52
让孩子成为有原则的人 54
播种爱的种子 55
汇佳习惯的先行者 57
课堂之外也是求知的领地 57
闯出来的青春 60
第四章 老师要革自己的命 63
好老师不是好演员 64
别让分数指挥一切 64
不做“演员”,做“导演” 66
快乐学习的课堂 67
让孩子从苦学到乐学 69
让兴趣击退畏惧 70
把知识放在孩子身边 72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个老师 73
把课堂搬到社会上 74
不让青春再迷茫 76
“你们正在做一件中国学校都想做的事” 77
这儿给你实现教育理想的舞台 77
培养一个合适的老师需要一辈子 78
走进更宽广的认知领域 79
放下你的师道尊严 81
足球场边补英语 81
为了不让孩子摔倒 82
不会生气的老师 83
一群教育理想的追梦人 84
路疆:在这儿燃烧 85
田之麦:汇佳给了我回国的勇气 86
田丰:从金融才俊到教育机构高管的蜕变 89
李晴:三甲医院不值得留恋 91
刘晓华:我的家在汇佳 92
李艳丽:连升三级的华丽转身 94
王主任:80岁正年轻 96
第五章 一对“奇怪”的父子,两个与众不同的教育家 99
他是传奇 100
下海,奔赴高科技 100
科技青年的实业情怀 101
1991年是个多事之秋 103
郑州送货,九死一生 105
吃方便面过大年,苦中有乐 107
夫唱妇随办教育 108
一份报纸的启示 109
为孩子们提供另一种选择 110
办学,一刻也不能等 111
非典封校,筑起生命的防线 119
十八载牛郎织女成就汇佳国际学校 122
永不退休的“老校长” 135
“他的加盟让学校至少提速十年” 136
事必躬亲——每个学生宿舍都一一视察 137
81岁的他,自称为学校“敲边鼓”是他的职责 138
除了学生,老校长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爱 139
第六章 中国第一所走向世界的国际学校 141
输出中国文化从输出基础教育做起 142
来自新加坡政府的办学邀请 142
中国国外办学的首次尝试 146
真正的中国教育的国际化 149
有根的中文教学 150
把高考没希望的孩子送进世界顶尖大学 153
归国飞机上的师生奇遇记 154
让清华教授爱不释手的“差生” 155
“在汇佳的一个实验让我进了剑桥” 156
一部40万字的英文著作敲开了世界名校的大门 157
第七章 办学理念中的匠心独运 159
新型——抓住机遇,按双规律办学 160
按教育规律办事是个大难题 160
按市场规律办事是大势所趋 167
教育的未来 175
高品位——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意识 176
细节里的真知灼见 176
格调,需要从小培养 183
国际化——培养国际人才的摇篮 187
游学,让孩子打开国际视野 187
带着国际情怀走向世界 189
让孩子懂得国际规则 189
教育应有的新格局 191
有格局,才有发展 192
汇佳20年就是创新型教育20年 193
择校难:我们离教育的公平公正还有多远? 194
创新型学校,从今天拥有的新选择 196
第八章 成长必须更精彩:识破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 199
教育无须随波逐流 200
要成才,上名校? 200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
年龄越小,出国越好? 202
“我的孩子就上哈佛,耶鲁?” 203
“你看人家谁谁谁” 205
被淘汰的,就是失败者? 205
选择教育关系孩子未来 207
你真的会做家长吗? 208
选准学校,是家长不可或缺的功课 210
择校,也要听听孩子的意见 211
出国留学,不选最好的,只选对口的 212
手把手教孩子选择的艺术 214
迈对坎,进对门 216
择校三要素:投资人、管理者与教育理念 217
让孩子从这里走向世界 218
以爱之名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