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病源候论》版本流传考 1
二、《诸病源候论》援引文献述要 6
(一)《素问》 8
(二)《灵枢》 10
(三)《难经》 12
(四)华佗 14
(五)张仲景 15
(六)《神农本草经》 17
(七)王叔和《脉经》 18
(八)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21
(九)葛洪《肘后备急方》 22
(十)范汪 24
(十一)陈廪丘 25
(十二)《小品》 26
(十三)刘涓子 28
(十四)陶隐居 29
(十五)赤松子 30
(十六)《无生经》 31
(十七)《养生方》 32
(十八)《养生方导引法》 33
(十九)《养生禁忌》 35
(二十)《上清真人诀》 35
(二十一)《养生方要集》 35
(二十二)道弘道人 36
三、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 37
(一)巢元方及其《诸病源候论》 37
(二)《诸病源候论》的主要内容 40
(三)《诸病源候论》析要 43
(四)巢元方的学术思想 58
(五)巢元方的学术经验 63
四、《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的主要贡献 67
(一)疥疮 68
(二)创见性地提出传染病病因为“乖戾之气” 69
(三)确切论断绦虫病 69
(四)首次确论无子与男性有关 70
(五)首次揭示酒皶鼻的病因 70
(六)首次详论血吸虫病 70
(七)对泌尿系结石有了初步认知 71
(八)最早而系统地记载了乌头、钩吻等中毒的详细症状 71
(九)首次论述体质致病 71
(十)首论新生儿破伤风 72
(十一)最早记载夜盲症 72
(十二)卓越的外科学贡献 72
(十三)首论麻风病 73
(十四)首次记载了糖尿病重症及并发症 74
(十五)详论脚气病 74
(十六)科学论述中耳炎,最早记载耵聍 74
(十七)丰富翔实的导引法承前启后 75
五、《诸病源候论》对五脏生理病理的认识 77
(一)对脾胃生理病理的认识 77
(二)对肺生理病理的认识 78
(三)对肾生理病理的认识 79
(四)对心生理病理的认识 80
(五)对肝生理病理的认识 81
六、《诸病源候论》对奇经理论的贡献 82
(一)冲任与女性生理 82
(二)冲任与女性病理 83
七、《诸病源候论》对中医体质理论的贡献 86
(一)重视小儿体质特点 86
(二)重视特禀体质 87
(三)重视体质与发病的关系 88
(四)重视体质与发病倾向的关系 89
(五)重视体质与方药耐受性的关系 89
八、《诸病源候论》对毒邪病因学的贡献 91
(一)首次对毒邪种类进行系统分类 91
(二)毒邪致病论述全面 94
(三)直接用毒邪命名证候名称 94
(四)毒邪致病范围广 94
(五)讨论 95
九、《诸病源候论》经络病机 96
(一)应用广泛,经络病机在病机分析中占主导地位 96
(二)系统完整,从经络病机中可以看到整个经络学说的缩影 97
(三)用法谨严,针灸治疗以经络病机为依据 99
(四)言之有据 100
(五)富于创新,对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01
(六)当今探讨经络病机的价值所在 102
十、《诸病源候论》的五脏病诊断思想 104
(一)解析五脏机理,明辨五脏证候分类 104
(二)辨识五脏病虚实,确立五脏病治则 105
(三)判断五脏病预后,指出五脏病宜忌 106
(四)诊察五脏病脉象、判断病情顺逆 107
十一、《诸病源候论》论腹诊 109
(一)腹诊的内容 109
(二)腹诊的手法 111
(三)腹诊的意义 112
十二、《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候与疾病的概念 115
(一)《诸病源候论》所列之“候”并非都是疾病概念 115
(二)从分类病名及定义看《诸病源候论》的科学性 117
(三)从“国标”看对《诸病源候论》的继承 118
(四)待研病种 121
十三、《诸病源候论》论外感热病 123
(一)《诸病源候论》对外感热病的贡献 123
(二)《诸病源候论》外感热病的内容 128
十四、《诸病源候论》论妇科学 134
(一)《诸病源候论》对妇科学的贡献 134
(二)《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妇科证候学的贡献 152
(三)《诸病源候论》崩漏浅析 154
(四)《诸病源候论》养胎保健思想探讨 157
十五、《诸病源候论》论儿科学 163
(一)《诸病源候论》儿科学术思想探析 163
(二)《诸病源候论》小儿养护观初探 174
(三)《诸病源候论》对儿科学的贡献 176
十六、《诸病源候论》论男科学 180
(一)《诸病源候论》对男科学的贡献 180
(二)《诸病源候论》男科学术成就 187
十七、《诸病源候论》论中医眼科 191
(一)《诸病源候论》中医眼科学探析 191
(二)《诸病源候论》对中医眼科学的贡献 199
十八、《诸病源候论》论寄生虫病 205
(一)《诸病源候论》对寄生虫病的贡献 205
(二)《诸病源候论》论血吸虫病 208
十九、《诸病源候论》肛肠病候浅识 213
(一)详论痔病,兼顾他病 213
(二)病因病机,综合考虑 215
(三)防治方法,导引为主 216
二十、《诸病源候论》论皮肤病学 217
(一)《诸病源候论》皮肤科病候命名分类特色研究 217
(二)巢元方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224
(三)《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228
二十一、《诸病源候论》论外科学 233
(一)从《诸病源候论》看隋代的外科学水平 233
(二)《诸病源候论》对开放性创伤合并症与并发症的认识 237
(三)《诸病源候论》开放性创伤诊治特色初探 241
二十二、《诸病源候论》论神志病变 248
(一)《诸病源候论》对中国古代精神病学发展的贡献 248
(二)《诸病源候论》神志病变与脑病辨证 254
二十三、《诸病源候论》论养生学 258
(一)《诸病源候论》对养生学的贡献 258
(二)《诸病源候论》养生刍议 260
(三)《诸病源候论》中的养生方和导引法 266
二十四、《诸病源候论》论痰饮病 271
(一)《诸病源候论》对痰与饮的贡献 271
(二)《诸病源候论》对中医痰病学术发展的贡献 277
二十五、《诸病源候论》消渴睡卧疗法简释 282
(一)睡卧养生法 282
(二)睡眠导引法 283
二十六、《诸病源候论》论虚劳 285
(一)用虚劳之名概诸虚之疾 285
(二)言虚劳之性乃虚实夹杂 286
(三)明虚劳之机为气、血、津、精的失调 288
二十七、《诸病源候论》论痹病 292
(一)论病因,虚邪并重 292
(二)论病理,不离气血 292
(三)论病候,分类述证 293
(四)论治法,独尊按导 294
二十八、《诸病源候论》“血候”初探 296
(一)吐血(呕血、唾血) 296
(二)咳血 297
(三)尿血 297
(四)便血 297
(五)阴道出血 299
(六)肌衄 301
(七)鼻衄 301
(八)眼出血 301
(九)牙齿出血 302
(十)舌出血 302
二十九、《诸病源候论》对睡眠医学的贡献 303
(一)睡眠疾病 303
(二)疾病与睡眠 309
(三)睡眠养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19
(四)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 322
(五)结语 322
三十、《诸病源候论》论小便病 323
(一)以证为纲详分类,癃淋二病本不同 323
(二)论病因寒热津亏,察病位肾与膀胱 324
(三)列类证鉴别,判断预后吉凶 326
三十一、巢元方“灸背俞治五脏中风”说考析 328
(一)五脏中风理论属外感风证复杂证候的五行归类法 328
(二)五脏中风证属外感风邪直中脏腑的急证 329
(三)灸背俞治五脏中风证的意义 330
(四)倡用灸法重在回阳救逆,解救危急 332
三十二、《诸病源候论》导引法 334
(一)《诸病源候论·?瘘候》导引法浅探 334
(二)《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新解 337
(三)《诸病源候论》的心病导引行气法 354
(四)《诸病源候论》去虚劳导引法探析 355
(五)隋唐时期的导引按摩 358
(六)《诸病源候论》对宣导术的发挥 363
(七)《诸病源候论》的“导引法” 370
三十三、《诸病源候论》释词、释义 376
(一)《诸病源候论》释词 376
(二)《诸病源候论》叠音词的运用 381
(三)《诸病源候论》重言释义 387
(四)《诸病源候论》词语考释 394
(五)《诸病源候论》语词札记 403
《诸病源候论》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题录(1981~2007)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