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介、诠释与运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20339537
  • 页数:394 页
图书介绍:本研究将时间下限定于1937年,是考虑到抗战爆发以后包括北京大学、朝阳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多数大学不得不迁往安全地带,在辗转迁移中许多法学刊物中断运作,法学研究受到严重影响,社会法学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顿挫。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巨大的民族危机,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在不断提高,法学的中心关怀由社会转向国家和民族。但在论述过程中,因具体情况的需要,本研究有时也会根据需要越过此时间限制。

绪论 1

一 选题旨趣 1

二 先行研究 8

三 研究资料与方法 16

四 研究思路与各章要旨 21

第一章 欧洲法学说的引介与对法律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28

第一节 留日法科生与近代法学在中国的初兴 29

一 西方法学在中国的萌芽 29

二 清末民初的法科留学 31

三 留日法科生与法学译著和法学期刊 38

第二节 社会法学胚芽的发生:论“法”与“群”的关系 44

一 梁启超始论“法”与“群”的关系 44

二 学界再论“法”与“群”的关系 48

第三节 对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51

一 欧洲法学说的零星引介与初识法律和社会的关系 51

二 清末民初对法律与其他社会因素关系的一般认识 58

第四节 探索法学新思潮及其在法律上的影响 63

一 探索法学发展的新趋势 63

二 新思潮下劳动法的兴起与民法、刑法的变化 67

第五节 认识自由法学以及柯勒、施塔姆勒、狄骥的学说 70

一 认识自由法学说 70

二 初识柯勒、施塔姆勒、狄骥学说 75

第二章 社会法学基本框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85

第一节 中国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与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86

一 北大改革以前的中国法学界 86

二 北大法科改革 90

三 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及全国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潮对法律学说的影响 107

一 对社会主义与法律之关系的初步认识 107

二 “法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 113

第三节 社会法学概念的提出与基本框架的建立 118

一 社会法学概念的出现:“社会目的法说”与“社会法学” 118

二 社会法学框架的初步建立 124

第四节 社会连带法学的引介及其影响 133

一 周鲠生对狄骥社会连带法学说的引介和运用 134

二 社会连带法学说与王世杰的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观念 137

三 方孝岳的译介:狄骥的社会职务和社会团结观念及其在民法上的影响 143

四 许藻镕、陈霆锐:社会连带学说与自由、契约、财产和责任观念的变化 151

五 陈俊三、陈应机:社会连带主义在法律上的影响及其优越性 158

第五节 美国社会法学说和施塔姆勒学说的引介及其他 166

一 吴经熊的“法律动力学研究”:根据社会法学说探讨法律的基本概念 167

二 吴经熊引介霍姆斯、庞德、施塔姆勒和卡多佐的学说 172

三 燕树棠、张志让、陆鼎揆对庞德社会法学说的译介 183

四 施塔姆勒正法观与徐恭典、丘汉平等人对法律公道的探索 190

五 域外其他社会法学说的译介 194

六 学术创见:关于社会法学的独立思考 199

第六节 社会法学思潮下关于法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203

一 对法学派别的认识 203

二 法律的本位问题 222

三 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228

四 解释和运用法律的方法 232

五 各部门法观念的变化 236

六 对中国法律问题的思考 242

第三章 社会法学的扩散与发展 254

第一节 北方学人南下与法学研究的新格局 254

一 北京政局的变化与北方学人南迁 254

二 法学院布局的变化与南下法律学人的选择 257

三 法学刊物格局的变化 260

第二节 社会法学的新发展 264

一 域外社会法学说的译介 265

二 社会法学研究的扩散及其特点 277

三 自成一派的努力 291

第三节 总结性思考:张知本及其《社会法律学》 299

一 对社会法律学的定义、派别、发生原因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300

二 对社会法律学法律观的认识 304

三 社会法律学与社会进化及现代法律的关系 309

第四节 社会学界对社会法学的研究 311

一 以社会学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实践:严景耀对犯罪问题的研究 311

二 孙本文关于“法理社会学”的思考 315

第四章 社会法学对法律教育及立法的影响 318

第一节 社会法学与法律教育 318

一 体制的安排: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非法学科目之于法学课程 318

二 社会法学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 323

三 关于培养何种法律人才的思考 327

第二节 社会法学与国民政府的立法 331

一 社会本位的基调:国民党党义与社会法学思想的共通点 332

二 国民党党义和社会法学思想共同影响下的立法指导原则 338

三 社会法学思想与各部门法的制定 347

第三节 社会法学与创建三民主义法学的努力 359

一 中国本位法系论的兴起 360

二 社会法学与三民主义的法理学 363

结语 370

征引文献 379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