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必背医籍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15218687
  • 页数:236 页
图书介绍:管氏五代医学相传,启蒙秘籍即是家传师承教材《管氏针灸金匮》,这部家传师承教材,历经百年,培养教育出多名合格的中医人才,其中不乏国家名医和大师级的中医专家。为了传承弘扬针灸学术,继承发展中医事业,作者对管氏五代家传师承教材《管氏针灸金匮》进行了整理订正,书中精心节选了针灸专业学生必背的古医籍,对中医师承教育,传承弘扬中医针灸学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卷 基础篇 3

一、医学三字经 3

医学源流第一 3

中风第二 3

虚痨第三 4

咳嗽第四 4

疟疾第五 4

痢症第六 4

心腹痛胸痹第七 5

隔食反胃第八 5

气喘第九 5

血症第十 6

水肿第十一 6

胀满蛊胀第十二 6

暑症第十三 6

泄泻第十四 7

眩晕第十五 7

呕哕吐第十六 7

癫狂痫第十七 7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8

疝气第十九 8

痰饮第二十 8

消渴第二十一 8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9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 9

小儿第二十四 10

二、十二经脉循行线 10

三、十二经脉“是动、所生病” 14

四、十四经经穴分寸歌 17

五、《内经》选背 24

第二卷 临证篇 35

一、针灸补泻的原则(针灸治疗准则) 35

二、针灸处方的基本准则 35

三、特定穴 35

四、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42

五、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43

六、四总穴歌 43

七、千金十要穴歌 43

八、管氏三十要穴歌 43

九、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44

十、行针指要歌 44

十一、回阳九针歌 45

十二、经验特效穴歌 45

十三、12个急证的针灸处方歌诀 45

十四、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48

十五、骨度分寸定位法 49

十六、九刺、五刺、十二刺(《灵枢·官针》) 51

十七、禁针穴歌 54

十八、禁灸穴歌 54

十九、标幽赋 55

二十、百症赋 58

第三卷 医理篇 63

一、《黄帝内经》选读(《素问》) 63

上古天真论第一 63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 65

生气通天论第三 66

金匮真言论第四 68

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69

阴阳离合论第六 73

阴阳别论第七 73

灵兰秘典论第八 74

六节藏象论第九 74

五藏生成第十 76

五藏别论第十一 77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 78

移精变气论第十三 79

汤液醪醴论第十四 79

玉版论要第十五 80

脉要精微论第十七 80

平人气象论第十八 82

玉机真藏论第十九 83

三部九候论第二十 84

经脉别论第二十一 84

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 85

宣明五气第二十三 85

宝命全形论第二十五 86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 87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 87

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 88

阳明脉解第三十 89

热论第三十一 89

评热病论第三十三 90

逆调论第三十四 91

咳论第三十八 91

举痛论第三十九 92

痹论第四十三 93

痿论第四十四 94

厥论第四十五 94

奇病论第四十七 95

刺禁论第五十二 95

皮部论第五十六 95

水热穴论第六十一 95

调经论第六十二 96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 96

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 97

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 98

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九 98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 99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 100

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 100

著至教论第七十五 102

疏五过论第七十七 102

二、《黄帝内经》选读(《灵枢》) 103

九针十二原第一 103

本输第二 106

小针解第三 106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107

本神第八 107

经脉第十 108

经水第十二 115

营气第十六 115

脉度第十七 115

营卫生会第十八 115

癫狂第二十二 116

口问第二十八 117

师传第二十九 117

决气第三十 118

海论第三十三 118

胀论第三十五 119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119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120

本藏第四十七 120

五色第四十九 121

天年第五十四 121

五味第五十六 122

动输第六十二 122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123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123

邪客第七十一 124

九针论第七十八 124

岁露论第七十九 124

大惑论第八十 124

痈疽第八十一 125

三、《黄帝八十一难经》选读 125

四、《伤寒论》选读 134

序 13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36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53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61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62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62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66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170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171

五、《金匮要略》选读 17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171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72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73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73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73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74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75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75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76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77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78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79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79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80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80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81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81

六、《温热论》选读 181

七、《温病条辨》选读 183

上焦篇 183

中焦篇 186

下焦篇 187

八、《神农本草经》选读 188

上药(上品) 189

中药(中品) 191

下药(下品) 194

九、《药性赋》 195

寒性药 195

热性药 197

温性药 198

平性药 199

第四卷 传承篇 205

一、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205

二、管氏针灸医学传承脉络 209

三、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 209

四、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主要科研成果 214

五、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著作 221

六、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226

参考书目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