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变质岩及变质作用演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耿元生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116096011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概述 3

第一章 变质相和压力类型 3

第一节 变质相和压力类型的基本定义 3

第二节 各变质相和变质相型的基本特征 5

第二章 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 9

第一节 变质作用类型划分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9

第二节 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 10

一、局部性变质作用 10

二、区域性的变质作用 13

第三章 变质作用期次的划分 17

第一节 变质作用期次划分的基本原则 17

第二节 锆石等矿物原位定年在变质作用期次划分中的应用 19

第四章 变质地质单元的划分 24

第一节 变质地质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 24

第二节 变质地质单元的划分 26

第二篇 各变质地质单元的基本特征 33

第五章 天山-兴蒙变质地区的阿尔泰-天山变质亚区(阿尔泰-天山变质地块) 33

第一节 阿尔泰变质地带 35

第二节 准噶尔-北天山变质地带 37

第三节 中天山变质地带 38

第四节 伊犁变质地带 39

第五节 西南天山变质地带 39

第六节 南天山变质地带 41

第七节 北山-柳园变质地带 43

第六章 天山-兴蒙变质地区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变质亚区 45

第一节 额济纳-乌力吉变质地块(弧盆系) 46

一、额济纳-哈日敖日布格变质地带(岩浆弧)V(Pz2) 46

二、恩格尔乌苏变质地带(蛇绿杂岩带)V(C-P) 47

三、包尔乌拉-乌力吉变质地带(岩浆弧)V(Pz2) 48

第二节 包尔汗图-白乃庙变质地块 48

一、宝音图变质地带P∈E(Pt2) 48

二、包尔汗图变质地带C(Pz1) 50

三、白乃庙变质地带C(Pz1)+V(Pz2) 51

四、镶黄旗-多伦变质地带(陆缘岩浆弧)V(Pz2) 52

第三节 索伦山-西拉木伦变质地块(结合带) 53

一、二道井-迪彦庙变质地带(增生杂岩带、高压蓝片岩带) 54

二、林西变质地带(残余盆地) 56

三、温都尔庙变质地带(增生杂岩带、高压蓝片岩带) 57

第四节 大兴安岭变质地块(弧盆系) 60

一、新林-红花尔基变质地带(蛇绿混杂岩带,蓝闪片岩-绿片岩带) 60

二、东乌旗-多宝山变质地带 62

三、贺根山-黑河变质地带(蛇绿混杂岩带) 67

四、锡林浩特变质地带 68

第五节 额尔古纳变质地块x(Pt3)+V(Pz) 74

一、漠河兴凯期变质地带(古地块残块),x(Pt3) 74

二、莫尔道嘎古生代变质地带V(Pz) 78

第七章 天山-兴蒙变质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变质亚区 79

第一节 吉林-黑龙江变质地块 79

一、通辽-佳木斯亚绿片岩相变质地带 79

二、四平-延吉变质地带 80

三、萝北-牡丹江变质地带 82

第二节 佳木斯-虎林变质地块 84

一、麻山-虎林变质地带 84

二、那丹哈达岭变质地带 90

第三节 变质作用、花岗质岩浆作用和构造演化 90

一、早古生代变质作用和花岗岩 90

二、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的花岗岩 91

三、地层特征 93

四、区域对比 94

五、与其他大陆的联系 95

第八章 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地区 96

第一节 塔里木元古宙变质地块 96

一、阿克苏变质地带 96

二、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变质地带 97

三、西昆仑变质地带 98

第二节 敦煌-阿拉善变质地块 100

一、敦煌变质地带 100

二、阿拉善变质地带 102

第九章 华北变质地区 106

第一节 阴山变质地块 107

一、乌拉特中旗/白云鄂博-化德变质地带 107

二、色尔腾山-围场变质地带 108

第二节 集宁-鄂尔多斯变质地块 111

一、集宁-贺兰山变质地带 111

二、吕梁-延安变质地带 120

第三节 冀鲁变质地块 124

一、辽西-中条变质地带 124

二、冀东变质地带 138

三、鲁西-蚌埠变质地带 144

四、胶东变质地带 150

第四节 辽吉变质地块 156

一、辽北-吉南太古宙变质地带 156

二、辽河古元古代变质地带 161

第十章 西昆仑-柴达木-秦岭变质地区 169

第一节 西昆仑南变质地块 169

第二节 阿尔金-祁连-柴达木元古宙-早古生代变质地块 170

一、北阿尔金-北祁连早古生代变质地带 170

二、中阿尔金-祁连元古宙变质地带 176

三、欧龙布鲁克古元古代变质地带 176

四、南阿尔金-柴北缘早古生代变质地带 177

五、柴达木-昆(仑)北元古宙-早古生代变质地带 187

第三节 西秦岭变质地块 187

一、西秦岭北缘元古宙-早古生代变质地带 188

二、西秦岭南晚古生代-中生代(华力西-印支)变质地带 188

第四节 秦岭早古生代变质地块 189

一、北秦岭早古生代变质地带 189

二、南秦岭变质地带 191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造山作用 192

第十一章 大别-苏鲁变质地区 196

第一节 大别山变质地块 196

一、南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带 197

二、北大别变质核杂岩变质地带 200

三、桐柏变质地带 203

第二节 苏鲁变质地块 204

一、苏鲁高压变质地带 206

二、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带 206

第十二章 喀喇昆仑-巴颜喀拉-昌都-思茅变质地区 213

第一节 喀喇昆仑-巴颜喀拉变质地块 213

一、巴彦喀拉-甘孜变质地带 214

二、玉树-中甸变质地带 215

第二节 羌北-昌都-兰坪变质地块 216

一、羊湖-金沙江-哀牢山变质地带 216

二、羌北-昌都-兰坪变质地带 216

第三节 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 218

第十三章 羌南-冈底斯-喜马拉雅-滇西变质地区 219

第一节 羌南-保山变质地块 219

一、龙木错-双湖-澜沧江变质地带 219

二、羌南-保山变质地带 220

第二节 冈底斯-腾冲变质地块 222

一、班公湖-怒江变质地带 222

二、班戈-洛隆变质地带 225

三、冈底斯-察隅变质地带 229

四、腾冲变质地带 233

第三节 喜马拉雅变质地块 234

一、雅鲁藏布江变质地带(板块缝合带) 234

二、北喜马拉雅变质地带 235

三、高喜马拉雅变质地带 237

四、低喜马拉雅变质地带 241

第四节 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 241

一、结晶基底的形成及变质作用 242

二、古特提斯洋闭合碰撞过程的变质作用 242

三、新特提斯洋闭合碰撞过程的变质作用 242

四、高原隆升阶段的变质作用 243

第十四章 扬子变质地区 245

第一节 扬子西-北缘变质地块 246

一、康滇变质地带 247

二、滇中变质地带 251

三、南盘江-右江变质地带 252

第二节 扬子变质地块 253

一、黄陵变质地带 253

二、江南隆起(造山带)变质地带 256

三、下扬子变质地带 260

第十五章 华夏变质地区 263

第一节 武夷山变质地块 263

一、古元古代变质地带 264

二、古生代加里东期变质地带 291

三、中生代印支期变质地带 297

第二节 南岭-云开变质地块 298

一、加里东期变质地带 298

二、华力西期变质地带 301

三、印支期变质地带 301

第三节 海南变质地块 302

一、加里东期变质地带 302

二、华力西-印支期变质地带 306

第四节 东南沿海与台湾变质地块 307

一、燕山期变质地带 307

二、喜马拉雅期变质地带 315

第五节 华夏地块地质事件序列及与变质作用的关系 316

第三篇 基些变质地质问题的讨论 328

第十六章 冲击变质作用 328

第十七章 中国蓝片岩的基本特征 333

第十八章 中国主要造山带中麻粒岩的基本特征 341

第十九章 中国北方低级变质作用的讨论 348

一、变质作用与成岩作用的界线 349

二、绿泥石的成因 350

第二十章 中国变质作用的演化与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关系 352

第一节 形成古老陆块的区域变质作用 352

一、古老变质作用的年代学记录 352

二、新太古代的变质作用与地壳增生和再造 353

三、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会有关的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作用 355

第二节 与扬子地块形成演化有关的变质作用 360

第三节 形成中国大陆基本格局的区域变质作用 363

第四节 与中国北方大陆地壳增生有关的变质作用 365

第五节 与青藏高原形成、隆升有关的变质作用 367

主要参考文献 369

附表 矿物名称和其缩写对应表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