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心脉络系统、脑经络系统 3
第一章 心脉络系统 3
第一节 结构 3
一、心 3
二、动脉 3
三、毛脉 4
四、络脉 4
五、流动的是血 4
第二节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4
一、起于心 4
二、血离脏时非常突然而且力量大 5
三、心动 5
四、脉从心走手 5
五、血从心流行远端 6
六、脉动 6
七、毛脉是脉与络出入交会处 6
八、络从指间往上合肘中 6
九、脉合于心 7
十、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7
十一、肺朝百脉 7
第三节 生成、功能 8
一、生成 8
二、开始运行 8
三、脉如何受血 8
四、脉受血后运营方式 8
五、脉运营组织和器官的径路 8
六、“心脉络系统”之功能 9
第四节 病证 9
一、脉络病证 9
二、心之病证 10
三、脑之病证 10
第五节 脉象 10
一、脉诊法 11
二、诊脉时机 11
三、切脉是诊病的一种方法 11
四、平人之脉 11
五、观脉之法 11
六、切脉诊病 11
第六节 针刺治疗 13
一、有些穴位即是“脉” 13
二、刺动脉治疗 13
三、刺络放血 13
四、刺脉络称补泻 13
五、禁刺心 14
六、刺脉络治病临床应用较少 14
七、探讨求证内容 14
第七节 余言 15
第八节 札记 15
一、古人描述的桡动脉、肱动脉及其与心相连 15
二、破解“肺-肝循行” 15
三、浅解“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17
四、破解“心”的含义 18
五、漫谈“针刺脉络放(出)血称补泻” 21
第二章 脑经络系统 22
第一节 结构(解剖) 22
一、中枢部分 22
二、周围部分 25
第二节 生成、功能 27
一、生成 27
二、功能 27
第三节 病损 28
一、脑病损 29
二、脊骨空里髓病损 29
三、脏腑经络病损 30
四、肢节经络病损 30
五、脑经络系统病损 31
第四节 札记 33
一、从临床角度探索经络实质 33
二、浅议“神与神气” 34
三、正“督脉”之位 38
四、再解《灵枢·背腧》篇 39
五、读《灵枢·海论》新悟 40
六、换个角度议“四街” 42
第三章 关于“沿躯肢纵轴为主循行的带状感传”的探索和研究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古代医家的探索、研究 44
二、笔者的探索、研究 45
第二节 札记 48
一、从穴位看经络的实质 48
二、按压、火灸、针刺体表诱发的沿躯肢纵轴为主循行的带状感传原因 48
三、对现用经络体表线之转折和死角形成原因的探讨 49
四、颈动脉滴注药液刺激脑部诱发的沿躯肢纵轴为主循行的带状感传 57
五、脑部病变与沿躯肢纵轴带状感传 97
第二编 针刺部位 109
第一章 概论 109
第一节 病损部位与体表部位表浅神经末梢 109
第二节 非穴位(非固定针刺部位)与周围神经 110
一、以经取之与周围神经 110
二、刺经络与周围神经 110
三、以痛为输与周围神经 110
四、刺痛点与周围神经 110
第三节 穴位与周围神经 111
一、穴位的位置 111
二、寻找穴位 112
三、针刺深度 113
四、灸法 113
五、穴位的功能 113
第二章 各论 114
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 115
一、头盖部穴位 115
二、耳区穴位 125
三、眼区穴位 130
四、鼻区穴位 133
五、口区穴位 135
第二节 颈部穴位 137
第三节 肩部及上肢穴位 142
一、肩部穴位 142
二、上肢穴位 147
第四节 上胸部穴位 173
一、背正中线穴位 174
二、背旁线穴位 175
三、背侧线穴位 177
四、前正中线穴位 179
五、前正中旁线穴位 181
六、锁乳肋线穴位 184
七、前外侧线穴位 186
第五节 下胸部穴位 190
一、背正中线穴位 191
二、背正中旁线穴位 192
三、背侧1线穴位 195
四、前正中线穴位 197
五、前正中旁线穴位 201
六、前侧1线穴位 204
七、前侧2线穴位 206
八、前侧3线穴位 208
第六节 腰骶部穴位 211
一、背正中线穴位 211
二、背正中旁线穴位 212
三、背侧1线穴位 218
四、背侧2线穴位 219
五、前正中线穴位 219
六、前正中旁线穴位 221
七、前侧1线穴位 223
八、前侧2线穴位 224
九、前侧3线穴位 225
第七节 下肢穴位 228
一、内侧前线穴位 229
二、内侧中线穴位 235
三、内侧后线穴位 240
四、外侧前线穴位 243
五、外侧中线穴位 249
六、外侧后线穴位 255
第三编 针刺技术 267
第一章 针刺术 267
第一节 针刺穴位治疗全身多种病症 267
一、寻找穴位 268
二、刺经络 269
三、留针 272
四、出针 273
附:针刺经络歌诀 273
第二节 针刺非穴位治疗全身多种病症 274
一、以经取之 274
二、以痛为输 274
三、针刺病变局部治疗局部病症 275
第三节 防止刺伤重要脏器及组织 275
一、防止刺伤“脑” 276
二、防止刺伤“脊髓” 276
三、防止刺伤“内耳” 277
四、防止刺伤“眼” 277
五、防止刺伤“肺” 277
六、防止刺伤“心” 278
七、防止刺伤“肝、胆” 278
八、防止刺伤“肾” 279
九、防止刺伤“膀胱” 279
十、防止刺伤“胃、肠” 279
十一、防止刺伤“动脉” 279
十二、防止刺伤“关节腔” 280
第四节 关于针刺直接“补虚证”和“泻实证”的技术 281
第二章 札记 282
一、读“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想“用针刺直接补虚证、泻实证”的技术 282
二、“实践”造就了“神化” 282
三、“中气穴”即可治愈病症 283
四、浅析“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283
五、读“用针之类,在于调气”之感 284
六、读“凡刺之道,气调而止”之感 284
七、论针刺“得气”即可补虚证,泻实证 284
八、读“补泻之时,与气开阖相合也”之感 285
九、从“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看“补、泻”技术 285
十、浅析“攻病者,知酸、知麻、知痛或似麻、似痛之不可忍者即止”之论述 285
十一、读“针下沉重紧满者,为气已至;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感录 286
十二、浅析“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286
十三、读“凡刺浅深,惊针则止”之感 287
十四、浅析“鱼吞钩饵之浮沉” 287
十五、浅析“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和“泻井须泻荣,补井当补合” 288
十六、浅析“夫气者,乃十二经络之根本,生命之泉源。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 289
十七、何谓“气至”,为何“气至” 289
十八、使“气至”的针刺技术在逆境中的发展和意义 290
十九、浅析“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也,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也,气虚不可泻也” 294
二十、论“守气”法 294
二十一、浅析“飞经走气”法 295
二十二、浅析“推弩法、逼针法” 297
二十三、浅析“添气法”和“抽气法” 297
二十四、解读《难经·七十八难》 298
二十五、读《难经·七十八难》新悟 301
二十六、浅析补、泻手法 302
二十七、经文中的手法补泻与气至 304
二十八、“补、泻”春秋 305
二十九、浅析“提插补泻”法 306
三十、浅析“捻转补泻”法 307
三十一、析“徐而疾则实,疾而徐而虚” 307
三十二、浅析“徐疾补泻”法 309
三十三、浅析“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310
三十四、浅析“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 310
三十五、浅析“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310
三十六、浅析“迎、随补泻”法 311
三十七、浅析“呼吸补、泻”法 312
三十八、承“气至”正“补泻” 313
第四编 针刺部位治病 319
第一章 经络病症 319
第一节 脊骨空里髓病症 319
一、确定病损部位 319
二、选配针刺部位 320
三、防止刺伤脊里髓 320
四、治疗效果预估 321
五、针刺治疗病种 321
第二节 颅内髓——脑病症 321
一、确定病损部位 321
二、选配针刺部位 322
三、防止刺伤脑 323
四、治疗效果预估 323
五、针刺治疗病种 323
第三节 躯肢经络病症 323
一、确定病损经络 323
二、选配针刺部位 323
三、防止过度针刺损伤躯肢经络 324
四、治疗效果预估 324
五、针刺治疗病种 325
第二章 躯肢病症 326
第一节 局部病症 326
一、确定病损部位 326
二、选配针刺部位 326
三、防止刺健康层组织 327
四、治疗效果预估 327
五、针刺治疗病种 327
第二节 头痛 327
一、确定病损部位 328
二、选配针刺部位 328
三、防止刺伤脑 328
四、治疗效果预估 328
五、针刺治疗病种 328
第三节 眼部病症 328
一、确定病损部位 329
二、选配针刺部位 329
三、防止刺伤眼 329
四、治疗效果预估 329
五、针刺治疗病种 329
第四节 耳部病症 329
一、确定病损部位 329
二、选配针刺部位 329
三、防止刺伤内耳 330
四、治疗效果预估 330
五、针刺的治疗病种 330
第五节 齿病症 330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0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0
三、防止刺伤内耳 331
四、治疗效果预估 331
五、针刺治疗病种 331
第六节 咽喉病症 331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1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1
三、防止刺伤肺 331
四、治疗效果预估 332
五、针刺治疗病种 332
第七节 项背痛 332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2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2
三、针刺疗效预估 332
四、针刺治疗病种 332
第八节 上肢病症 332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3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3
三、防止刺伤关节腔 333
四、治疗效果预估 333
五、针刺治疗病种 333
第九节 腰骶部痛 333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3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4
三、治疗效果预估 334
四、针刺治疗病种 334
第十节 髀不可举痛 334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4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4
三、防止过度刺伤坐骨神经 335
四、治疗效果预估 335
五、针刺治疗病种 335
第十一节 膝痛 335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5
二、选配针刺穴位 335
三、防止刺伤膝关节腔及过度刺伤周围神经 335
四、针刺效果预估 336
五、针刺治疗病种 336
第十二节 踝关节痛 336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6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6
三、针刺疗效预估 336
四、针刺治疗病种 336
第三章 脏腑病症 337
第一节 胸内脏病症 337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7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7
三、防止刺伤胸膜、肺、心 338
四、治疗效果预估 338
五、针刺治疗病种 338
第二节 上腹内脏腑病症 338
一、确定病损部位 339
二、选配针刺部位 339
三、防止刺伤肝、胆、肾、脾、胃 340
四、治疗效果预估 340
五、针刺治疗病种 340
第三节 下腹内腑病症 340
一、确定病损部位 340
二、选配针刺部位 340
三、治疗效果预估 341
四、针刺治疗病种 341
[附]针灸治病总歌 341
第四章 札记 342
一、根据穴位的主治性能探讨取穴规律 342
二、读《灵枢·本输》之感 344
三、针刺治病与人体节段 345
四、读《灵枢·海论》之感 347
五、浅析“四街”论 348
六、论《灵枢·背腧》篇 349
七、针刺下肢合穴治疗六腑病症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375
八、关于经络系统和针刺治病原理的再认识 380
附:报刊文章 389
一、焦顺发对针刺治病机理提出新看法 389
二、焦顺发在我国经络理论研究中提出新观点 390
主要参考资料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