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中国学术综论 5
章太炎: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节录) 5
程颐:论秦至宋学术与政治 7
刘师培:论古今学风变迁与政俗之关系(节录) 8
刘师培:南北学派不同论·总论 12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节录) 13
康有为:口说·学术源流(节录) 16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节录) 2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论时代思潮 28
罗振玉:古今学术之递变(节录) 30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绪论 33
王国维:周末以后学术之流变 39
方以智:通雅·序 40
韩愈:原道(节录) 41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道统录(节录) 4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 4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总叙 43
叶適:总述(节录) 44
叶適: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 45
程颐:上仁宗皇帝书(节录) 46
汪循:儒志编·原序(节录) 46
阮元:国史儒林传·序(节录) 47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序(节录) 48
谭嗣同:仁学(节录) 49
严复:论八股存亡之关系(节录) 50
汪家禧:儒与二氏出入论 52
梁启超: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节录) 53
太虚: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 58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序(节录) 64
李渤:真系(节录) 65
马端临:论道教 66
李约瑟(英):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 67
先秦学术 77
庄子·天下(节录) 77
王夫之:天下篇解(节录) 80
孟子·滕文公下(节录) 81
荀子·非十二子(节录) 82
韩非子·显学(节录) 83
吕氏春秋·不二(节录) 83
尸子·广泽(节录) 84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84
梁启超:《论六家要指》书后 86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87
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诸子 88
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上·论诸子 89
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 90
九流(节录) 92
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节录) 93
淮南子·要略(节录) 95
梁启超:《淮南子·要略》书后 96
胡适: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节录) 97
柳诒徵: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 98
傅斯年:战国子家叙论·论战国诸子之地方性 112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上(节录) 118
史记·孔子世家(节录) 120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节录) 121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节录) 121
韩愈:读荀 123
朱熹:孔孟周程张子·论孔门弟子 124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节录) 125
梁启超:孔门弟子及后学(节录) 126
章太炎:訄书·订孔(节录) 127
熊十力:原儒·原学统(节录) 128
傅斯年:战国子家叙论·论儒 129
章太炎:訄书·儒墨(节录) 130
梁启超:墨者及墨学别派(节录) 131
韩愈:读《墨子》 133
俞樾:《墨子》序 133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录) 134
章太炎:訄书·儒道(节录) 135
胡适:儒道传统 136
程颐:论老子书 141
叶適:老子(节录) 141
朱熹:老氏·老子(节录) 142
章太炎:訄书·儒法 143
章太炎:訄书·儒侠(节录) 144
汉书·艺文志·术数略(节录) 144
史记·日者列传(节录) 145
史记·龟策列传(节录) 146
秦汉学术 153
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 153
高诱:吕氏春秋·序(节录) 154
汪中: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节录) 154
郑樵:通志·校雔略 秦不绝儒学论 155
汉书·艺文志(节录) 156
汉书·儒林传(节录) 158
汉书·五行志(节录) 159
后汉书·儒林列传(节录) 160
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 161
史记 论汉初黄老之学 162
汉书·元帝纪 论汉家霸王之道 163
魏源:论老子三(节录) 163
高诱:淮南子叙目(节录) 164
刘师培:汉宋学术异同论·总序 164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序 165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序(节录) 172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录) 172
程颢 程颐:论汉儒(一) 173
程颐:论汉儒(二) 173
程颐:论书篇(节录) 174
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极盛时代(节录) 174
梁启超:论经学流变 175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序 论经学史·(节录) 177
周予同: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节录) 178
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上(节录) 182
魏源: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 182
王国维:两汉古文学家多小学家说(节录) 184
荀悦:申鉴·时事(节录) 185
顾炎武:日知录·汉人注经(节录) 185
章太炎:驳建立孔教议(节录) 186
吴廷翰:纬书 188
朱熹:易·纲领上(节录) 188
朱熹:战国汉唐诸子(节录) 189
朱熹:朱子语类 论汉唐学术 190
汉书·董仲舒传(节录) 190
汉书·司马迁传(节录) 192
汉书·扬雄传(节录) 192
叶適:扬雄太玄(节录) 193
汉书·刘歆传(节录) 194
后汉书·马融传(节录) 195
后汉书·郑玄传(节录) 195
后汉书·桓谭传(节录) 196
后汉书·王充传(节录) 197
王充:论衡·自纪(节录) 198
王充:论衡·问孔(节录) 199
王充:论衡·非韩(节录) 200
王充:论衡·案书 201
后汉书·王符传(节录) 203
后汉书·仲长统传(节录) 204
后汉书 论原始道教之流变 204
后汉书 论佛教传入中国之初 205
魏书·释老志(节录) 206
僧佑:出三藏记集·安世高传(节录) 207
僧佑:出三藏记集·支谶传(节录) 207
魏晋南北朝学术 213
章太炎:五朝学(节录) 213
章太炎:学变 215
晋书·儒林传序 218
北史·儒林传序 219
梁书·儒林传序 222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 223
赵翼:廿二史札记·南朝经学 224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节录) 225
于慎行:颜氏家训·后叙 227
程颐:论汉晋儒者 228
程颐:论东汉东晋学术 228
唐晏: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录) 229
王国维:汉魏博士考·案语(节录) 229
苏辙:晋唐学术 231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节录) 231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节录) 232
顾炎武:日知录·清议(节录) 233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清谈之习(节录) 234
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节录) 235
魏源:老子本义序(节录) 235
欧阳修:传易图序(节录) 237
程颢 程颐:论王弼 237
朱熹:朱子语类 王弼用老庄解《易》 238
三国志·阮籍传(节录) 238
晋书·嵇康传(节录) 239
三国志·钟会传(节录) 240
晋书·向秀传(节录) 241
晋书·郭象传(节录) 241
晋书·王衍传(节录) 242
晋书·裴頠传(节录) 242
晋书·戴逵传(节录) 243
梁书·范缜传(节录) 244
隋书·经籍志 论佛经、佛教 244
魏书·释老志(节录) 246
周书·武帝纪(节录) 248
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节录) 249
法琳:辨正论·九箴篇(节录) 249
慧皎:译经下(节录) 250
慧皎:义解论(节录) 251
僧佑:弘明集·后序(节录) 251
道宣:广弘明集·序(节录) 252
吉藏:《般若》学之六家七宗 253
道宣:《地论》师的北道南道派 254
神清:论佛教南北之异 255
安澄:北方四宗 255
孙绰:喻道论(节录) 256
明僧绍:正二教论(节录) 256
谢灵运:与诸道人辨宗论(节录) 257
僧佑:鸠摩罗什传(节录) 257
僧佑:法显传(节录) 258
慧皎:高僧传·支遁传(节录) 258
慧皎:高僧传·道安传(节录) 259
慧皎:高僧传·慧远传(节录) 260
慧皎:高僧传·僧肇传(节录) 261
道宣:续高僧传·慧思传(节录) 262
南齐书·周颙传(节录) 262
隋书·经籍志 论道经、道教 263
萧衍:述三教诗 265
章太炎:黄巾道士缘起说 265
朱熹:朱子语类·老氏·老庄列子(节录) 266
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节录) 267
道宣:叙齐高祖废道法事(节录) 268
魏书·释老志 寇谦之改造天师道教 268
刘勰:灭惑论(节录) 269
道安:二教论·儒道升降(节录) 269
道安:二教论·道仙优劣(节录) 270
道安:二教论·服法非老(节录) 270
晋书·傅玄传(节录) 271
晋书·葛洪传(节录) 271
葛洪:明本(节录) 272
南史·陶弘景传(节录) 272
隋唐五代学术 277
隋书·经籍志(节录) 277
隋书·儒林传序(节录) 277
旧唐书·儒学序(节录) 279
旧唐书·经籍上(节录) 280
旧唐书·高宗纪(节录) 281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节录) 281
旧唐书·玄宗纪(节录) 282
马端临:文献通考 论隋唐学术 283
新唐书 唐颁《五经正义》 283
刘知幾:史通·自叙(节录) 284
朱熹:朱子语类·战国汉唐诸子(节录) 285
陆九渊:论异端之说 286
叶適:士学上(节录) 287
柳宗元:送僧浩初序 287
柳宗元: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节录) 288
纪昀:《法苑珠林》提要(节录) 288
旧唐书·武宗纪(节录) 289
梁肃:止观统例议(节录) 290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节录) 290
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节录) 291
宗密:华严原人论·序 292
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节录) 293
净觉:楞伽师资记(节录) 297
刘禹锡: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节录) 298
道宣:智顗传(节录) 298
智顗:摩诃止观(节录) 299
道宣:灌顶传(节录) 300
道宣:道绰传(节录) 300
道绰:安乐集(节录) 301
慧立 彦悰:唐初佛教与玄奘求法 301
玄奘:谢高昌王表 302
道宣:玄奘传(节录) 303
李世民:三藏圣教序(节录) 303
续法:二祖智俨和尚传(节录) 304
赞宁:窥基传(节录) 305
慧能:坛经(节录) 305
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节录) 306
赞宁:法藏传(节录) 306
赞宁:神会传(节录) 307
赞宁:湛然传(节录) 308
叶適:王通(节录) 308
陈亮:类次文中子引(节录) 309
宋濂:诸子辩(节录) 310
旧唐书·傅奕列传(节录) 311
新唐书 啖助及大历时儒学 311
新唐书·韩愈传(节录) 312
皮日休: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节录) 313
熊赐履:翼统·韩昌黎先生(节录) 314
李翱:复性书(节录) 315
欧阳修:读李翱文(节录) 315
方苞:书韩退之学生代斋郎议后(节录) 316
李观:通儒道说 316
白居易:三教论衡(节录) 317
白居易:黜子书(节录) 318
白居易:黄老术 318
李世民:令道士在僧前诏 319
武则天:释教在道法上制 319
武则天:僧道并重敕 320
杜光庭:释疏题明道德义(节录) 320
杜光庭:道德真经元德纂序(节录) 321
旧唐书·方伎(节录) 321
旧唐书·隐逸(节录) 322
新唐书·方技(节录) 323
宋元学术 329
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 329
张舜徽:论宋代学术 337
钱大昕:宋儒经学(节录) 338
崔述:论宋儒 338
宋史·道学·叙 339
朱熹:孔孟周程张子(节录) 340
陈亮:伊洛正源书·序 341
孙奇逢:理学宗传·序(节录) 341
戴震:答彭进士允初书(节录) 342
戴震:孟子私淑录(节录) 344
江藩:宋学渊源记(节录) 346
一、卷上·叙 346
二、卷下·记者曰(节录) 347
三、附记·记者曰(节录) 347
谢无量:佛学与理学 348
陆陇其:学术辨(上) 349
毛奇龄:辨圣学非道学文(节录) 350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序(节录) 352
戴震:闽中师友渊源考·序(节录) 353
章学诚:朱陆(节录) 353
陈建:学蔀通辨提纲 论朱陆 355
严复:论宋明理学 356
一、法意按语(节录) 356
二、道学外传(节录) 356
三、道学外传余义 356
欧阳修:胡先生墓表(节录) 357
陆瑶林:李泰伯先生文集序(节录) 358
朱熹:伊洛渊源录(节录) 358
一、胡安国:奏状(节录) 358
二、程颢:康节先生墓志铭(节录) 359
三、张崏:邵雍行状略(节录) 359
四、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节录) 360
曹端:通书总论(节录) 360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 361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节录) 363
一、杨时学派·叙(节录) 363
二、罗从彦学派·叙(节录) 364
三、黄幹学派(节录) 364
叶適: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节录) 365
傅文兆:陆九渊集·叙(节录) 365
汪廷珍:陆九渊集·序(节录) 366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法藏碎金录(节录) 367
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节录) 367
一、涑水学案·文正司马涑水先生光 367
二、荆公新学略·文公王临川先生安石 368
三、苏氏蜀学略(节录) 369
钱谦益:苏门六君子文粹·序 370
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节录) 371
一、艮斋学案·文宪薛艮斋先生季宣(节录) 371
二、龙川学案·文毅陈龙川先生亮(节录) 371
三、水心学案·忠定叶水心先生適(节录) 37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浪语集(节录) 37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止斋文集(节录) 373
冯从吾:元儒考略(节录) 373
一、赵复传(节录) 373
二、许衡传(节录) 374
三、吴澄传(节录) 374
黄宗羲 全祖望:宋元学案(节录) 374
一、鲁斋学案·文献姚雪斋先生枢(节录) 374
二、东发学案·文洁黄於越先生震(节录) 375
三、深宁学案·尚书王厚斋先生应麟(节录) 375
四、静修学案·文靖刘静修先生因(节录) 376
五、介轩学案·教授马竹洲先生端临(节录) 376
明代学术 381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 381
黄宗羲:明儒学案·序(节录) 383
仇兆鳌:明儒学案·序(节录) 384
莫晋:明儒学案·序 385
明史·儒林·叙(节录) 386
陈建:学蔀通辨·自序(节录) 387
梁启超:论晚明学术流变 388
钱谦益:重刻方正学文集序(节录) 390
李颙:悔过自新说(节录) 390
李颙:富平答问(节录) 391
顾炎武:朱子晚年定论(节录) 391
唐甄:法王(节录) 392
崔述:论心学 393
章太炎:王学 394
黄宗羲:明儒学案(节录) 395
一、崇仁学案·叙 395
二、白沙学案(节录) 396
三、河东学案·叙 397
四、姚江学案(节录) 397
五、浙中王门学案(节录) 398
六、江右王门学案(节录) 401
七、泰州学案(节录) 403
八、甘泉学案(节录) 405
九、诸儒学案(节录) 406
十、东林学案(节录) 407
十一、蕺山学案(节录) 409
李贽:论泰州学派 410
容肇祖:李贽(节录) 411
孙奇逢:题念庵集后 412
阮元:徐光启传(节录) 412
方豪:《李我存研究》作者序 413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 413
清代学术 419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419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节录) 420
梁启超: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节录) 428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节录) 440
清史稿·儒林·叙 442
焦循:辨学(节录) 443
章太炎:清儒(节录) 444
章太炎:说林下(节录) 448
章太炎:汉学论 450
汪喜孙:国朝汉学师承记·跋(节录) 452
曾国藩:书《学案小识》后(节录) 453
刘师培:近代汉学变迁论 454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节录) 456
长白达三:国朝宋学渊源记·序 458
章学诚:浙东学术 460
江藩:黄宗羲传(节录) 461
江藩:顾炎武传(节录) 462
潘耒:日知录·序 463
徐世昌等:清儒学案(节录) 464
一、亭林学案·叙 464
二、船山学案·叙 464
三、王先生夫之传(节录) 464
文廷式:论王夫之 465
王闻远:西蜀唐圃亭先生行略(节录) 466
章太炎:颜学 467
文廷式:论颜元 469
江藩:惠松崖传(节录) 469
江藩:戴震传(节录) 470
江藩:钱大昕传(节录) 472
阮元:十驾斋养新录·序(节录) 473
清史稿·方东树传 473
支伟成:龚自珍传(节录) 474
支伟成:魏源传 475
齐思和:魏源与晚清学风(节录) 476
清史稿·冯桂芬传(节录) 477
张之洞:抱冰堂弟子记(节录) 478
梁启超:论“中体西用” 478
薛福成:治学术在专精说 479
章太炎:俞先生传 480
彭玉麟:盛世危言·序 481
章太炎:孙治让传 482
陈宝琛: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节录) 483
蒋贞金:严几道诗文钞·序(节录) 484
林志钧:饮冰室合集·序(节录) 484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 486
章太炎:救学弊论 489
甘蛰仙:最近二十年来中国学术蠡测——为《东方杂志》二十周年纪年作 494
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节录) 515
显教:中国佛学界最近思潮之观察 520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 525
张君劢:现代化的意义和中国现代化的尝试(节录) 528
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节录) 530
钱基博:自传(节录) 534
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节录) 535
童书业:新汉学与新宋学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