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1
一、个人简介 2
二、担任职务 2
三、教学育人 2
四、学术主张 3
临床经验 5
一、医论精选 6
(一)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6
1.痰饮学说的起源及其发展情况 6
2.痰饮的生成 8
3.痰饮的临床表现及治法 9
(二)郁证浅谈 16
1.起因 16
2.证治举隅 16
3.小结 18
(三)漫谈《金匮》湿病的辨证论治 19
1.湿邪的概念 20
2.湿邪致病的病因病理 20
3.湿邪致病的特点 21
4.关于湿病的证候分类 22
5.辨别寒湿与湿热的要点 22
6.略论湿病的治法和应用体会 23
(四)略论《金匮》妇人病三篇的指导意义 26
1.妊娠与疾病的区别 27
2.妊娠病的证治 28
3.产后病的成因 30
4.产后病证治与方药之运用 31
5.妇人杂病范围及证治 33
6.体会 36
(五)论全真一气汤 36
1.全真一气汤的证治机理 36
2.全真一气汤的临床运用 38
3.病例治验 39
4.小结 40
(六)小半夏汤的研究 41
1.小半夏汤之运用 41
2.小半夏汤之发展 42
3.小半夏汤之变化 45
4.小半夏加茯苓汤发展之方剂 46
5.二陈汤之加减变化 46
6.温胆汤之发展 49
(七)调气法的运用体会 50
1.降逆 51
2.行滞 53
3.开郁 56
4.益气 58
(八)对一些疑难杂证的认识 61
1.寒凝痰结,喉阻咽痛 61
2.湿热瘀血,历节烦疼 62
3.心肺阴伤,百脉悉病 65
4.湿遏热伏,身热不退 68
5.气郁气虚,小便癃闭 69
6.营卫失调,目暗青盲 70
(九)辨析肝脾肺气郁致心悸证治 72
(十)漫谈泽漆汤 77
(十一)百合地黄汤治疗瘿气 79
二、立法选药(八法) 83
三、各科医案 85
(一)内科验案 86
1.痢疾5例 86
2.喉痹7例 90
3.咳嗽7例 98
4.痰饮21例 105
5.肺痨咳血2例 123
6.咯血1例 125
7.便血1例 126
8.鼻衄4例 127
9.132紫癜2例 132
10.发热2例 134
11.湿热病4例 136
12.胃痛11例 141
13.腹痛4例 153
14.胁痛6例 157
15.眩晕5例 164
16.中风2例 169
17.头痛6例 172
18.雷头风 178
19.失眠3例 179
20.牙痛1例 182
21.呃逆1例 183
22.泄泻4例 184
23.黄疸2例 188
24.痹证9例 190
25.淋证8例 199
26.癃闭2例 209
27.水肿2例 211
28.腰痛4例 214
29.郁证2例 219
30.狂证1例 221
31.虚劳1例 222
32.气厥1例 223
33.阳痿1例 225
34.结胸证1例 226
35.胸痹1例 228
36.伏饮1例 229
37.口疮 230
38.风疹 231
39.疗疮走黄 232
40.脱疽1例 233
41.冬温1例 235
42.痉病3例 235
(二)妇儿科案 240
1.阴痒1例 240
2.缩阴2例 241
3.漏下2例 243
4.痛经1例 245
5.阴吹4例 246
6.小儿遗尿1例 249
(三)奇案解惑 250
1.筋疝1例 250
2.落眉1例 252
3.血虚嗜盐1例 253
4.痰阻自汗1例 254
5.阴狐疝1例 256
6.唇风1例 257
7.舌瘤1例 257
四、医话阐微 261
(一)关于咳嗽病治疗经验 261
1.风寒外感咳嗽 261
2.风热咳嗽 261
3.无外感咳嗽 261
4.体虚咳嗽 261
5.剧烈咳嗽 262
6.肾虚咳嗽 262
7.胆热咳嗽 262
8.久咳体虚 262
9.小儿百日咳 262
10.阳明热咳 262
11.热咳忌用二陈 262
12.高士宗论咳嗽 262
(二)关于脾胃病的治疗经验 264
1.脾胃表证 264
2.脾胃里证 265
3.脾胃阴寒结聚实证 265
4.脾胃里热证 266
5.脾胃阴虚热证 266
6.脾胃气虚 266
(三)学无捷径,贵在有心——如何学习中医之我见 267
1.五十春秋溯旧踪 267
2.涉迹医林无捷径 269
3.读书习艺贵权变 271
4.各家之长当汇通 274
(四)漫谈学用《伤寒论》的体会 277
学术思想 287
一、读书明理,德艺双馨 288
二、熟谙经典,擅用经方 288
三、灵活辨证,脉症合参 289
四、怪病治痰,行气化瘀 290
五、疑难杂病,开郁为先 291
学术传承 293
一、彭介寿 294
二、何国坚 295
三、段光周 296
四、张家礼 299
五、杨永忠 300
学术年谱 303
参考文献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