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研究缘起 1
二 研究述评 5
三 研究意义 22
四 研究方法 24
第一章 “古今异宜”论 26
第一节 重审古礼 26
一 三礼的流变 27
二《周礼》为古礼纲领 31
三《仪礼》《礼记》的关系 35
第二节 重编礼书 40
一“源头活水”的学礼观 40
二“知崇礼卑”的考礼观 44
三“陈数知义”的制礼观 52
第三节 重思家礼 58
一 名分爱敬:家礼之“本” 59
二 仪章度数:家礼之“文” 67
第二章 “礼理一体”论 76
第一节 礼训:呈“双玉”而致福事 77
一 甲骨文:以玉行禮 77
二 金文:以事神灵 81
三 篆隶:以通天意 83
第二节 礼源:本“大一”而法天道 88
一“大一太极” 89
二“理一分殊” 94
三“因天循道” 99
四“先王作则” 103
第三节 礼义:制“节文”而示民常 108
一 于天理中制节文 110
二 于性情间明体用 115
三 于礼法间示民常 119
第三章 “常变相合”论 124
第一节 礼秩中的“常变”与“经权” 124
一“百世不变”与“权时而变” 124
二“变者常之变” 128
三“尽权以达经” 132
第二节 中古时期家礼沿革的实践 139
一 王土王臣:秦汉家礼中公、私纠葛 139
二 偃仰私庭:魏晋南北朝门第与家法 147
三 累世同居:唐宋家族兴衰及宗法重构 152
第三节 《家礼》中的“存古”与“变法” 163
一“爱礼存羊”的存古思想 163
二“敬宗收族”的变法思想 174
第四章 “天理民彝”论 180
第一节 天赋彝伦,以分礼法 180
一“民彝”为天秩天讨之赋形 181
二“民彝”造设“礼”“法”二端 187
三“民彝”在血亲复仇案中的运用 193
第二节 治国之法,先观于家 202
一“天下为一家”的同质构造 202
二“家者国之则”的价值位阶 206
三“王者之治始于家”的政治主张 211
第三节 欲正刑名,先明服纪 217
一“亲亲尊尊” 217
二“准服制罪” 223
三“听讼原亲” 228
第五章 《家礼》对明清民间丧仪的规范意义 233
第一节 礼生在民间丧仪中的角色与功能 234
一 演绎民间仪式的地方知识人 234
二 延续民间信仰的司礼者 236
三 影响礼法秩序的儒学家 241
第二节 《家礼》对民间丧仪中形实关系的定位 246
第三节 《家礼》对民间丧仪中礼法关系的调整 252
一 近法:正确行动 252
二 随俗:于心有安 256
三 义起:礼法博弈 261
第六章 《家礼》及其思想在东亚诸国的播迁 265
第一节 《家礼》与东亚朱子礼学流派 265
一 李氏朝鲜朱子礼学派系 266
二 江户时代朱子礼学派系 269
三 越南王朝朱子学的传承 276
第二节 《家礼》在东亚的刊刻与流传 280
一《家礼》在东亚诸国的刊刻 280
二 东亚知识人对中国礼学的批判 286
三 东亚知识人对《家礼》的补苴 291
第三节 《家礼》在李氏朝鲜的国法化与士庶化 316
一 建构李氏朝鲜前期国法体系的家礼 316
二 从礼讼看李氏朝鲜中期国法与家礼的分离 319
三 李氏朝鲜后期法典完善与士礼多元 324
第四节 江户朱子学者对“家”的礼法改造 327
一“天理”:本名分纪人伦 328
二“道统”:日用伦常之基 331
三“水土”:礼法“时所位” 334
四《家礼》思想在江户时代容受的成因 337
结语 342
附录一《家礼》刊本源流 350
一 佚本 350
二 不分卷本 354
三 四卷本 354
四 五卷本 355
五 十卷本 361
六 八卷本 366
附录二《家礼》刊本书影 374
参考文献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