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引言 1
1.2 汽车声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发展概述 3
1.2.1 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 3
1.2.2 声品质客观评价方法 3
1.2.3 汽车声品质发展概述 4
1.3 有源噪声控制方法概述 10
1.3.1 有源噪声控制原理 10
1.3.2 有源噪声控制的发展历程 10
1.3.3 有源噪声控制的应用概况 11
1.3.4 有源噪声控制的发展趋势 12
1.3.5 考虑声品质的有源噪声控制研究进展 14
1.3.6 次级通道建模方法 17
1.4 本书架构 19
第2章 基于声品质的有源噪声控制算法 21
2.1 噪声的声品质评价 21
2.1.1 声品质评价方法 21
2.1.2 客观声品质评价参量 22
2.2 声品质客观参量计算方法 26
2.2.1 人耳听觉机理 26
2.2.2 响度的计算方法 30
2.2.3 粗糙度的计算方法 32
2.2.4 波动度的计算方法 33
2.2.5 尖锐度的计算方法 33
2.2.6 语言清晰度 33
2.3 声品质有源控制算法 34
2.3.1 FXLM S算法 34
2.3.2 考虑声品质的有源控制算法 36
2.4 声品质有源控制系统仿真与分析 37
2.4.1 考虑响度的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仿真 37
2.4.2 考虑语言清晰度的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仿真 42
第3章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响度的有源噪声控制 48
3.1 基于EMD与响度的有源噪声控制方法 49
3.1.1 EMD分解方法 49
3.1.2 基于EMD与响度的控制系统 50
3.2 基于EMD与响度的多通道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51
3.3 控制系统仿真 55
3.3.1 次级通道传递函数 55
3.3.2 噪声源分解 56
3.3.3 残差滤波器设计 57
3.3.4 仿真结果 59
第4章 基于电—力—声类比线路法的次级声源与传声器模型 62
4.1 电—力—声类比线路方法 63
4.1.1 电学系统 63
4.1.2 力学系统类比 64
4.1.3 声学系统类比 65
4.2 基于电—力—声类比线路法的次级声源模型 66
4.2.1 扬声器结构 66
4.2.2 电—力—声类比线路耦合模型 66
4.3 次级声源的传递函数分析 69
4.4 次级声源模型对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71
4.4.1 收敛范围 71
4.4.2 降噪量 72
4.5 基于电—力—声类比线路法的传声器模型 74
4.6 传声器的传递函数分析 76
4.7 无需残差滤波器的有源声品质控制系统 78
4.7.1 传声器传递函数仿真实例 78
4.7.2 无需残差滤波器的有源声品质控制系统仿真实例 80
第5章 次级声源的非线性建模及其影响分析 83
5.1 次级声源的非线性建模 84
5.1.1 次级声源非线性因素 84
5.1.2 类比线路法次级声源非线性模型 87
5.2 次级声源非线性的评价 89
5.3 非线性模型仿真及实验验证 90
5.3.1 次级声源基本参数测试 90
5.3.2 非线性参数的测试 91
5.3.3 谐波失真测试与仿真 93
5.4 考虑次级声源非线性的有源噪声控制仿真 98
5.4.1 不同次级声源模型的降噪效果对比 98
5.4.2 非线性大小对降噪效果的影响 99
第6章 汽车内部噪声的有源控制 101
6.1 汽车整车的噪声与振动测试 101
6.1.1 测试系统 101
6.1.2 传感器布置 102
6.1.3 次级通道传递函数测试 103
6.1.4 整车噪声与振动测试工况 105
6.2 整车车内噪声的有源控制仿真 105
6.2.1 汽车加速工况 105
6.2.2 发动机加速运行工况 113
6.2.3 怠速工况 117
6.2.4 匀速工况 118
6.3 汽车零部件噪声有源控制仿真 121
6.3.1 空调系统噪声控制 121
6.3.2 冷却风扇噪声控制 125
6.3.3 车窗升降系统噪声控制 128
参考文献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