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简明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建强,王训练,张海军,景秀春,李全国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16111165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适应我国当前新时期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新形势,在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地史学科领域研究新成果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地史学教材。全书共九章。总论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着重阐述了当代地史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选材上做到了各章之间内容的配合。分论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重点论述地史中的生物演化史、沉积发展史和构造运动史。本教材的特色是以地球整体地质演化大阶段为主线而分章节论述地史,从而能更准确地展示出地球的地质演化历史。本书内容与表达新颖,论述系统性强,图文配合紧密,便于教学使用,可作为高等院校不同类型地史学课程(30~70学时)的教材,也可供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冶金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地质学、海洋地质学、建材学等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第二节 地史学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

第三节 地史学发展简史 2

一、18世纪末以前——地史学启蒙阶段 2

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狭义地史学建立阶段 3

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中叶——地史学全面展开阶段 5

四、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地史学日益深化阶段 7

五、21世纪初以来——地史学综合研究阶段 9

第二章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12

第一节 地层学概念、原理与地层序列确立 12

一、地层学概念 12

二、地层叠覆律 12

三、化石层序律 12

四、海侵超覆与海进序列 12

五、海退退覆与海退序列 14

六、沉积旋回 14

第二节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15

一、整合接触 15

二、不整合接触 16

三、侵入接触、沉积接触与形成顺序 17

第三节 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 17

一、地层划分 17

二、地层对比 20

三、地层对比的主要工作方法与实例 20

第四节 地层学分支学科体系 22

一、概述 22

二、岩石地层系统 23

三、生物地层系统 27

四、年代地层系统 29

五、现代地层学 35

六、各类地层单位之间的基本关系 48

第五节 地质年代表与国际地层表 49

一、生物演化、地球演化与地质年代表 49

二、界线层型和国际地层表 51

第三章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原理 54

第一节 沉积学原理 54

一、沉积物的类型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54

二、沉积作用的介质类型 54

三、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 56

第二节 沉积环境及其古地理 65

一、大陆环境及其沉积相 65

二、过渡环境及其沉积相 73

三、海洋环境及其沉积相 75

第三节 古地理图及其意义 85

第四章 板块构造与历史大地构造分析 87

第一节 概述 87

第二节 地层沉积组分、沉积组合与构造环境 88

一、地层沉积组分与构造环境 88

二、地层沉积组合、几何形体与构造环境 90

第三节 地台和地槽 93

一、概述 93

二、地台与克拉通盆地演化 94

三、地槽与造山带演化 95

第四节 板块构造学说 97

一、概述 97

二、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98

三、板块构造学说 99

第五节 恢复古板块的方法 108

一、地缝合线标志 108

二、古地磁方法 110

三、生物古地理方法 111

四、岩浆岩组合方法 114

第六节 全球古大陆再造、超大陆旋回与地质阶段划分 115

一、构造单元划分与大地构造分区 115

二、全球古大陆再造与地壳演化历史 116

三、超大陆旋回与地质阶段划分 117

第五章 前加里东阶段地史 121

第一节 冥古宙地史 123

一、月球的年龄及其演化史启示 123

二、地球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 123

第二节 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地史概述 125

一、地球大气圈和水圈特征及其沉积作用 125

二、太古宙至中元古代常见岩石类型 125

三、中国太古宙至中元古代构造分区 126

四、地球生物起源及其早期演化 126

第三节 华北大陆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地史 130

一、概述 130

二、华北大陆古太古界 131

三、华北大陆中太古界 131

四、华北大陆新太古界 132

五、华北大陆古元古界 133

六、华北大陆中元古界 135

七、华北大陆(地台)新元古界青白口系 135

八、华北大陆(地台)地质构造演化史 136

第四节 扬子大陆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地史 139

一、扬子大陆太古宇和古元古界 139

二、扬子大陆中元古界 139

三、扬子大陆新元古界青白口系 141

四、扬子大陆前加里东阶段构造史 141

第五节 中国前加里东阶段古地理 141

一、中国古元古代古地理 141

二、中国其他地区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地史 142

第六节 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全球构造 143

一、全球地盾和地台区分布格局 143

二、哥伦比亚超大陆形成 143

三、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 144

第六章 加里东阶段地史 148

第一节 地球大气圈和水圈的特征 149

第二节 生物演化史 150

一、瓮安生物群 150

二、埃迪卡拉动物群 151

三、小壳动物群 152

四、澄江动物群 153

五、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 155

第三节 沉积发展史 164

一、概述 164

二、华北地区加里东阶段沉积发展史 164

三、华南地区加里东阶段沉积发展史 168

第四节 加里东阶段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179

一、概述 179

二、新元古代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179

三、寒武纪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184

四、奥陶纪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186

五、志留纪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187

第五节 中国加里东阶段生物相与生物古地理分区 189

第六节 加里东阶段构造演化 190

一、古亚洲洋构造演化 190

二、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 191

三、加里东阶段中国古大陆及其边缘地质演化 192

四、全球构造演化 194

第七节 加里东阶段的矿产资源 198

第七章 海西阶段地史 200

第一节 地球大气圈和水圈的特征 201

第二节 海西阶段生物演化史 203

一、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演化 203

二、两栖类的演化 206

三、底栖有孔虫?类的演化 206

四、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事件与宏演化 209

五、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与宏演化 209

六、陆生高等植物的演化 214

第三节 海西阶段沉积发展史 217

一、概述 217

二、华北地区海西阶段沉积发展史 218

三、华南地区海西阶段沉积发展史 221

第四节 海西阶段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228

一、泥盆纪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228

二、石炭纪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230

三、二叠纪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232

第五节 海西阶段构造演化 234

一、古亚洲洋构造演化 234

二、冈瓦纳板块北部大陆边缘 235

三、海西阶段中国古大陆及其边缘地质演化 236

四、全球构造演化 237

第六节 海西阶段的矿产资源 242

第八章 古阿尔卑斯阶段地史 243

第一节 地球大气圈和水圈的特征 244

第二节 生物演化史 245

一、中生代古植物演化 245

二、爬行类和恐龙类 245

三、鸟类的演化 248

四、淡水湖生生物组合 249

五、热河生物群 249

六、三叠纪末期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251

七、白垩纪末期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252

第三节 沉积发展史 254

一、中国东部三叠纪沉积发展史 254

二、中国侏罗纪和白垩纪沉积发展史 259

第四节 古阿尔卑斯阶段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267

一、印支运动及板块拼合作用 267

二、燕山运动及板块拼合作用 267

三、青藏地区的板块拼合作用 268

四、全球构造演化 268

第五节 古阿尔卑斯阶段的矿产资源 269

第九章 新阿尔卑斯阶段地史 271

第一节 地球大气圈和水圈的特征 272

第二节 生物演化史 272

一、哺乳动物演化 272

二、海生和陆生无脊椎动物的演化 281

三、被子植物演化 281

第三节 沉积发展史 283

一、中国东部古近纪和新近纪地史 283

二、中国西部古近纪和新近纪地史 287

三、中国第四纪地史 288

第四节 新阿尔卑斯阶段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化 296

一、全球古大陆演化 296

二、阿尔卑斯造山带演化 297

三、喜马拉雅造山带演化 299

四、环太平洋褶皱带的形成 300

第五节 新阿尔卑斯阶段的矿产资源 301

主要参考文献 303

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