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应急救援预案检查表 489
第一节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489
第二节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事故预防 490
第三节 应急指挥与控制 491
第四节 应急反应机构 492
第五节 监测、报警与通讯联络 493
第六节 应急关闭程序 494
第七节 应急设备与企业外援助 494
第八节 疏散与警戒 496
第九节 重新进入和恢复 497
第四编 化工设备事故预防技术 501
第一章 危险性预先分析 501
第一节 危险性预先分析概述 501
第二节 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 502
第三节 危险性识别 504
第四节 危险性等级 506
第五节 危险性控制 508
第六节 分析举例 509
第二章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511
第一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与机构 511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与法制建设 514
第三节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517
第四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529
第三章 化工设备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安全教育技术 538
第一节 安全教育方法 538
第二节 安全教育的心理策略 540
第三节 安全动机及其激励 542
第四节 安全结构工资 543
第五节 安全意识强化技术 546
第六节 安全目标管理 553
第七节 安全文化建设 556
第八节 安全文化建设的心理策略 562
第九节 安全视牌管理法 564
第十节 安全心理训练 566
第十一节 安全态度改变 571
第十二节 安全风险抵押 574
第十三节 安全心理素质选拔 578
第十四节 复杂人—机系统中人因失误因素辨识技术 583
第十五节 基层安全管理 587
第十六节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590
第十七节 群体动力学技术 592
第十八节 人——机系统分析 596
第十九节 “三无”班组竞赛 597
第二十节 原因排除方案(ECRP) 602
第二十一节 顺序递进管理法 603
第二十二节 危险信息沟通 606
第二十三节 行动前征兆确定法 611
第二十四节 预知危险训练 612
第二十五节 预防事故的行为干预技术 615
第二十六节 综合预防法 619
第二十七节 职工情境意识测量及强化 619
第四章 化工设备事故预防常用分析仪器及其原理 624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 624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630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639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649
第五节 荧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分析 654
第六节 红外气体分析器 659
第七节 电位分析法 662
第八节 电导分析法 667
第九节 库仑分析法 669
第十节 极谱分析法 671
第五章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方法 677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 677
第二节 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 680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理论基础 687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测定方法 696
第五节 呼吸性粉尘检测方法 699
第六章 高温作业分级检测方法 731
第一节 生产环境气象因素 731
第二节 人体体温 732
第三节 产热过程 733
第四节 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737
第五节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及测定 739
第七章 有毒作业分级方法 752
第一节 作业环境常见毒物概论 752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783
第八章 作业场所噪声检测 790
第一节 工业噪声概述 790
第二节 声学基础 793
第三节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798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804
第五节 噪声标准 806
第六节 噪声测量 809
第九章 防护用品及其正确选用 811
第一节 防护用品术语 812
第二节 防护用品分类 814
第三节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815
第四节 防护服和护肤用品 829
第五节 头部防护用品 840
第六节 眼部、面部防护用品 842
第七节 手部的防护用品 845
第八节 足部的防护用品 847
第九节 防噪音用品 850
第十节 安全带和安全网 852
第十章 燃烧爆炸性物质 857
第一节 爆炸品 857
第二节 可燃气体 862
第三节 可燃液体 865
第四节 可燃固体 872
第五节 自燃物品 881
第六节 遇湿易燃物品 887
第七节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893
第十一章 分析化验和质量控制系统的准备 898
第一节 分析化验系统简介 898
第二节 开工前的准备 901
第三节 开工过程常用的分析预目的分析方法 911
第四节 日常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控制与产品质量控制 920
第五节 忽视质量或分析工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实例 924
第六节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与检测方法及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