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敏泽
  •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

先秦时期 3

绪论 3

一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3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和关于文学、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况 13

第一章 孔子、孟子及荀子等 20

第一节 孔子 20

第二节 孟子、荀子及《易传》的文学观 32

第三节 韩非子和老、庄等的文学理论批评 50

两汉时期 65

绪论 65

一 汉代独尊儒术的措施和文学理论批评概况 65

二 两当时代对文学认识的演进 70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74

第一节 《诗大序》和《礼记·乐记》 74

第二节 司马迁和扬雄 84

第三节 班固、王逸和王符等 97

第四节 王充 104

魏晋南北朝 119

绪论 119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概况 119

二 文学理论批评中产生的新概念 124

三 魏晋南北朝对于文学特点的认识 139

第三章 曹丕、陆机、葛洪和挚虞等 152

第一节 曹丕 152

第二节 陆机的《文赋》 158

第三节 葛洪和挚虞 169

第四章 刘勰 182

第一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182

第二节 刘勰的根本文学观点 186

第三节 艺术、自然之道和时代 193

第四节 才情、风格和风骨 200

第五节 内容和形式等 206

第六节 刘勰论创作 211

第七节 刘勰论批评 219

第五章 钟嵘及南北朝时期的其它文学理论批评 226

第一节 钟嵘的《诗品》 226

第二节 沈约、裴子野、萧统、颜之推等 246

隋唐五代 263

绪论 263

第六章 隋及唐初 270

第一节 李谔、王通及初唐史家 270

第二节 刘知几《史通》的文论 281

第三节 初唐的形式主义文风和陈子昂 288

第七章 李白、殷璠、杜甫、白居易等 296

第一节 李白、殷璠及杜甫 296

第二节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315

第八章 唐代的古文运动 335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酝酿和发展 335

第二节 柳宗元 349

第三节 韩愈 365

第四节 李翱和皇甫湜等 378

第九章 唐代晚期及五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390

第一节 杜牧、李商隐和皮日休 390

第二节 晚唐五代的文风和《旧唐书》 399

第三节 从皎然的《诗式》到司空图的《诗品》 407

第四节 唐及唐以后关于文、文章、文学的概念 431

宋金元时期 437

绪论 437

第十章 宋初的复古运动 443

第一节 宋初的文风和复古运动的兴起 443

第二节 柳开、穆脩、石介和王禹偁等 451

第十一章 北宋中叶的复古运动 464

第一节 苏舜钦、梅尧臣和欧阳修 464

第二节 李觏和王安石 477

第十二章 北宋的其它文学理论批评 486

第一节 道学家的文论 486

第二节 苏轼 498

第三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诗论 514

第四节 李清照、胡寅等 537

第十三章 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 541

第一节 朱熹等理学家的文论 541

第二节 杨万里、陆游、范开、刘克庄等 557

第十四章 宋代诗话 572

第一节 宋代诗话和《岁寒堂诗话》、《白石道人诗说》 572

第二节 《沧浪诗话》 586

第十五章 金元时代 609

第一节 金代的文风和王若虚 609

第二节 元好问 622

第三节 元代的文学批评 629

明清时期 639

绪论 639

第十六章 明初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复古主义运动的兴起 648

第一节 明初的文学理论批评 648

第二节 李东阳 656

第三节 前后七子及其复古主义运动 662

第四节 “唐宋派” 692

第十七章 李贽等 704

第一节 童心说 706

第二节 关于“顺其性”和有为而作 711

第三节 关于《水浒传》的评论和评点 716

第四节 焦竑、徐渭和汤显祖 727

第十八章 公安派 737

第一节 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观 738

第二节 公安派的创作论 743

第三节 “性灵说”批判及其它 747

第四节 竟陵派 751

第十九章 明代的戏曲和民间文学理论 757

第一节 明代戏曲文学理论的发展 757

第二节 徐渭、何良俊等 764

第三节 王骥德 773

第四节 冯梦龙和晚明的小说及民间文学理论 782

第二十章 清初之诗文理论 790

第一节 黄宗羲 790

第二节 顾炎武 799

第三节 王夫之 803

第四节 魏禧 814

第二十一章 清代曲论、小说理论和明清关于《水浒传》的评论 823

第一节 李渔和清代曲论 823

第二节 关于《聊斋志异》和《水浒传》的评论 832

第三节 金人瑞 839

第二十二章 叶燮 855

第一节 叶燮及其美学思想 855

第二节 诗歌的因、创及“风人之旨”等 864

第三节 关于理、事、情及形象思维等 873

第四节 关于作者的“胸襟”及才、胆、识、力等 883

第二十三章 王士祯、沈德潜、翁方纲和袁枚 890

第一节 王士祯及其神韵说 890

第二节 沈德潜的诗论 904

第三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 913

第四节 袁枚 922

第二十四章 “桐城派”和章学诚等 940

第一节 “桐城派”的思想基础和方苞、刘大櫆 940

第二节 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 952

第三节 对于“桐城派”的批评 960

第四节 阳湖派 965

第五节 章学诚 969

第六节 清代词论 980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995

绪论 995

第二十五章 早期的诗文理论 1000

第一节 龚自珍和魏源 1000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理论 1009

第三节 阮元及“文笔论”派 1013

第四节 包世臣和刘熙载等 1021

第二十六章 “桐城派”的进一步发展、“宋诗运动”和晚清的各种拟古主义的文学理论批评 1039

第一节 “桐城派”的进一步发展 1039

第二节 何绍基和宋诗运动的诗论 1055

第三节 陈衍和“同光体” 1062

第四节 王闿运和谭献等常州派 1069

第二十七章 改良主义的文学理论 1088

第一节 改良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 1088

第二节 黄遵宪 1097

第三节 梁启超 1105

第四节 晚清的改良主义小说理论 1116

第二十八章 关于《红楼梦》的评论 1132

第一节 封建地主阶级对《红楼梦》的攻击和旧索隐派的曲解 1133

第二节 王国维、王旡生等对《红楼梦》的评论 1137

第二十九章 王国维、章炳麟及柳亚子等 1144

第一节 王国维 1144

第二节 章炳麟 1159

第三节 柳亚子及南社 1167

第四节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主张 1177

结束语 1180

后记 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