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封建社会(一)——战国到东汉末—— 1
一、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
(一)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1
第二册 1
(二)魏初的富强和李悝 2
(三)吴起及其在楚国的变法 4
(四)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6
(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2
(六)申不害相韩 15
(七)各国国家机构的中央集权化 15
1.相 15
2.郡县制度 17
3.国家的租赋收入 19
4.官吏俸禄 20
(一)铁器的使用 21
(二)农业技术的改进 21
二、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1
(三)农田水利 23
(四)小农经济和土地买卖集中 24
(五)手工业 27
(六)商业和商人 28
三、秦的统一 31
(一)各国间的兼并战争 31
1.马陵之战 31
2.乐毅伐齐 32
3.田单败燕 33
4.长平之战 34
(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35
1.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5
2.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 37
(三)秦与六国的斗争 39
1.合从连横 39
2.远交近攻和行反间计 55
(四)秦统一六国 63
四、战国时期的文化 67
(一)诸子思想 67
1.墨子 67
(1)墨子传略 67
(2)墨子的思想 70
2.老子 76
(1)老子传略 76
(2)老子的思想 77
3.庄子 79
(1)庄子传略 79
(2)庄子的思想 79
4.孙子 83
(1)孙子传略 83
(2)孙子的军事思想 83
5.孟子 85
(1)孟子传略 85
(2)孟子的思想 86
6.邹衍 92
(1)邹衍传略 92
(2)邹衍的思想 93
7.名学 94
(1)惠施的巧辩 94
(2)公孙龙的白马论和坚白论 95
(3)墨经中的名学 98
(4)荀子论正名 100
8.荀子 102
(1)荀子传略 102
(2)荀子的思想 102
9.韩非子 109
(1)韩非传略 109
(2)韩非子的思想 109
(二)诗人屈原 120
1.屈原传略 120
2.屈原的作品 123
(三)自然科学知识 125
1.数学 125
(1)数理知识 125
(2)数学著作 126
2.天文学 127
3.物理学 128
4.化学 130
5.医学 130
(1)医药知识 130
(2)名医扁鹊 132
(3)医药学的古典著作 134
6.地理学 136
五、秦统一国家政治机构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137
(一)称始皇帝 137
(二)出巡和刻石纪功 139
(三)营造宫殿和骊山陵 141
(四)立郡县和任刑罚 142
(五)焚书坑儒 145
(六)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销兵品,迁富豪 147
(七)治驰道 148
(八)伐匈奴,巩长城 148
(九)击南越,戍五岭 148
六、秦末农民战争和汉朝的建立 149
(一)秦二世的贪暴 149
(二)陈胜、吴广起义 150
(三)起义军推翻秦的统治 154
1.项羽和刘邦 154
(1)项羽 154
(2)刘邦 155
2.起义军入关 158
(1)刘邦入关 158
(2)钜鹿之战和项羽入关 160
3.参加反秦起义的各阶层人物 164
(四)楚汉战争和汉朝的建立 169
(一)汉初统治者对人民的让步 174
1.减轻剥削 174
七、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74
2.黄老“无为之治” 177
3.社会经济的恢复 178
(二)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179
1.史记、汉书所记各地经济情况 179
2.个体小农经济 184
3.地主、贵族的田庄 187
4.公田和屯田 188
5.水利和农业 191
6.畜牧业 198
7.大商买、盐铁业、手工业 199
8.西汉的郡县和户口 204
(一)汉承秦制的国家组织 214
1.官制 214
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214
2.法律和刑罚 219
3.兵制 222
4.赋税 223
5.货币 224
6.历法 225
(二)汉初皇权和封国的矛盾 225
1.贵族传统势力对恢复封国的要求 225
2.汉初的封国 228
3.封国和皇帝的矛盾 229
4.吴楚七国之乱 232
(三)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和政策 237
1.削弱封国 237
2.平准、均输、盐铁专卖、统一货币 238
3.打击豪强 241
4.推尊儒术和统制思想 242
5.汉朝人对武帝的评价 243
1.匈奴人的社会和生活 244
九、西汉时期的边疆各族及其与汉朝的关系 244
(一)匈奴 244
2.冒顿单于时匈奴的强大 245
3.匈奴和汉的经济文化交流 247
4.匈奴与汉的和战 248
(二)西域 252
1.西域各国 252
2.汉通西域 256
(三)羌 257
1.羌人的生活和习俗 257
2.羌人的逐渐强盛 258
3.西汉统治者对羌人的战争 259
(四)南方各族 261
1.南粤 261
2.闽粤 263
3.西南夷 265
1.贾谊传略 268
十、西汉前期的学术文化 268
(一)贾谊 268
2.贾谊的思想 269
(二)淮南子 270
1.刘安和淮南王书 270
2.淮南子的思想 271
(三)董仲舒 272
1.董仲舒传略 272
2.董仲舒的思想 273
(四)司马谈和司马迁 277
1.司马谈、司马迁传略 277
2.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280
3.司马迁的史学和史记 281
(五)文学 285
1.歌、辞 285
2.赋 285
(六)历法 291
3.散文 291
(七)医学 292
十一、西汉后期的阶级矛盾 293
(一)西汉后期阶级矛盾的加深 293
1.武帝末的政治危机和农民起义 293
2.统治者对人民让步 295
3.地主、官僚、贵族的土地兼并 296
4.农民的贫困和流亡 298
5.铁官徒与人民起义 303
6.统治者以公田假贫民和赦徒作 304
7.限田限奴议 304
(二)王莽的改制 305
1.王莽的出身 305
2.改制的内容 306
3.改制引起的混乱 309
1.赤眉起义 310
(一)赤眉、绿林起义 310
十二、赤眉、绿林起义和东汉的建立 310
2.绿林起义 315
3.河北的农民军 317
(二)东汉政权的建立 317
1.南阳大地主刘秀集团建立东汉政权 317
2.释放奴婢 320
3.度田 321
4.皇帝集权和尚书权重 322
(一)治河和兴修水利 324
十三、东汉的社会经济 324
(二)农业和小农经济 326
1.土地垦殖 326
2.农业生产 327
3.小农经济 331
(三)畜牧业 332
(四)手工业 332
1.世家豪族 335
(五)豪强大地主田庄的发展 335
2.豪族地主的田庄和土地掠夺 336
3.豪强地主的依附人口 338
4.佃耕和佣作 340
5.东汉地主、官僚贵族生活的奢侈 341
(六)东汉后期土地失耕情况的严重 343
1.农民离开土地和土地失耕 343
2.以公田假农民 344
(七)东汉时期的郡县设置和户口垦田数 345
十四、东汉时期的边疆各族及其与汉朝的关系 346
(一)匈奴 346
(二)西域 351
(三)羌和氐 353
(四)西南各族 354
1.南“蛮” 354
2.西南夷 357
1.鸟桓 360
(五)东北各族 360
2.鲜卑 362
3.扶馀 364
4.挹娄 365
十五、东汉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366
(一)皇帝、外戚的斗争 366
(二)豪放地主内部(士族、外戚)的斗争 374
(三)党锢(士族和宦官的斗争) 376
十六、东汉后期的阶级矛盾和农民战争 382
(一)羌人反抗东汉统治者的战争 382
(二)流民和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 385
(三)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 390
1.张角领导的农民战争 390
2.河北的农民军 392
3.宗教形式所反映的农民斗争纲领 394
1.灾异、符命、图谶说 399
(一)宗教迷信 399
十七、西汉后期到东汉末的学术文化 399
2.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 404
(二)王充 406
1.王充传略 406
2.王充的思想 407
(三)科学和发明创造 410
1.张衡 410
(1)张仲景和他的著作 411
3.医学 411
2.蔡伦和纸的创造 411
(2)华佗 413
(四)经学 414
1.西汉经学 414
2.刘歆争立古文经 415
3.东汉经今古文的争论和综合 417
(五)许慎的说文解字 420
1.班固和汉书 424
(六)史学 424
2.荀悦和汉纪 426
(七)童谣和民歌 427
1.桓帝初的童谣 427
2.桓帝时巴郡民剌郡守李盛歌 427
3.汉末江淮间童谣 427
十八、秦汉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28
(一)朝鲜 428
(二)日本 428
(三)中亚细亚及以西诸国 429
(四)印度 430
(五)海外交通 431
附录 433
(一)关于战国时期铁器、手工业和商业的考古发现 433
(二)战国两汉铁器金相学的考查 443
本书第二册引用书目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