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支配的结构及其功能形态 1
一、权力与支配,过渡形态 2
二、支配与行政,民主制行政的本质与界限 11
三、基于“组织”的支配,支配的妥当性基础 17
第二章 官僚制支配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开展 21
一、近代官僚制的特殊功能模式 22
二、官僚的地位 24
三、官僚化的前提条件与附随现象 31
1 货币经济与财政等前提条件 31
2 行政事务之量的扩展 38
3 行政事务之质的变化 43
4 官僚制组织的技术优越性 45
5 行政手段的集中 54
6 社会差异的齐平化 58
四、官僚制机构的永续性 65
五、官僚化的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67
六、官僚制的权力 70
七、理性的官僚制支配结构的发展阶段 75
八、教养与教育的“理性化” 82
第三章 家父长制支配与家产制支配 89
一、家父长制支配的本质及其形成 90
二、望族支配与纯粹家父长制 94
三、家产制支配 96
四、家产制国家的支配结构 102
五、家产制支配者的权力地位:家产制与非家产制军队;家产制支配者的政治支配——基于传统且正当的支配者权力 106
六、家产制需求的供应:赋役制与连带责任,强制团体 119
七、家产制官职,家产制官吏与官僚制官吏的差异 123
八、家产制官吏的生计:实物俸禄与规费俸禄 133
九、家产制行政的分权化与定型化,官职之占有与独占的结果;特权制国家 146
十、家产制支配之巩固统一的手段 152
十一、家产制行政功能之实例 155
1 古埃及 156
2 中国 159
十二、家产制支配的分权化,总督与分国 164
十三、家产制的支配者与地方庄园制 171
十四、以出身乡绅的治安长官为基础的、英国的望族行政,“绅士”类型的养成 176
十五、沙皇的家产制 185
十六、家产制与身份荣誉 190
第四章 封建制、身份制国家与家产制 195
一、采邑的本质与封建关系的类型 196
二、采邑与俸禄 204
三、采邑制的军事起源与正当性基础 210
四、封建的权力分配及其定型化 219
五、从采邑团体至官僚制的过渡形态,“身份制国家”,家产官僚制 227
六、与经济的关系,商业对家产制发展的意义 234
七、家产制与封建制对经济稳定化的影响 239
八、家产制的经济独占,“重商主义” 243
九、封建支配下财富的形成与分配 246
十、家产制独占政策的经济影响 251
十一、支配的结构,“心态”与生活态度 254
第五章 卡理斯玛支配及其变形 261
一、卡理斯玛的本质与作用 262
1 卡理斯玛权威的社会学本质 262
2 卡理斯玛权威的基础及其不稳定性 267
3 卡理斯玛的革命性格 271
4 卡理斯玛的妥当领域 273
5 卡理斯玛结构的社会特质 276
6 卡理斯玛共同体之“共产主义的”财货分配 277
二、卡理斯玛权威的成立与变形 279
1 卡理斯玛的日常化 279
2 领导者选拔(指定继承者)的问题 282
3 卡理斯玛的欢呼赞同 289
4 向民主制的选举制度转化 292
5 代议制里的卡理斯玛要素 293
6 卡理斯玛、名门望族与官僚制的政党领导 297
7 卡玛斯玛结构与共同体生活的持续性组织 304
8 卡理斯玛的“即事化”,家与氏族卡理斯玛,“氏族国家”,长子继承制 308
9 官职卡理斯玛 317
10 卡理斯玛王制 321
11 卡理斯玛教育 323
12 卡理斯玛的追求之金权政治化 328
13 现存秩序之卡理斯玛的正当化 329
三、支配形态的纪律化与即事化 332
1 纪律的意义 332
2 纪律的军事起源 335
3 大规模经济经营的纪律 345
4 纪律与卡理斯玛 347
第六章 政治支配与教权制支配 349
一、教士阶层与宗教卡理斯玛对政治支配形态的态度 350
二、教权制支配与政教合一制,“教会”的概念 355
三、教权制的教育与生活纪律及其对“禁欲”的态度 361
四、修道生活的宗教——卡理斯玛功业与理性的功业 369
五、修道生活与政教合一制支配及教权制官职卡理斯玛的关系 373
六、政治的卡理斯玛与巫术的卡理斯玛,政治权力与教权制权力的关系 379
七、教权制支配与宗教性质的社会制约 385
八、教权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经济行为的定型化、对资本主义的滞碍;对西方文化之独特性的影响 395
九、教权制在市民民主制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的地位 417
十、西方的信仰分裂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路德的态度;卡尔文教派的伦理与教会 421
十一、犹太教的教权制与经济意识 428
十二、教派、教会与民主制 433
译名对照表 445
索引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