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的右手(导论) 1
第一辑 诗人与一个时代 6
海子“重塑”与当代汉语诗歌生态 6
“黄花低矮却高过了墓碑”——关于骆一禾 17
从“西游记”到“东游记”——张曙光诗歌的“雪景”、“譬喻”或精神地形学 23
谁能比我们更执著于生活和诗歌——关于多多 29
仿佛有永远的暮色——雷平阳其人其诗 34
在黑夜翻越高过腰身的围栏——江非论 39
“羞耻”的诗学与“惯见”的策反者——朵渔论 51
第二辑 文学话语与“中国现实” 70
在寒冷的雪中让内心和时代发声——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70
“非虚构”:从文学“松绑”到“当代”困窘 75
“下槐镇”离“中国现实”有多远——李南《下槐镇的一天》及吊诡的“中国诗歌” 85
想象“历史”与“现实”的“失败之书”——格非的《春尽江南》与“先锋文学”的命运 94
第三辑 重叙“历史”的诗学 106
《今天》:诗歌传奇的历史范本 106
诗人的述史方式——从《旁观者》到《左边》 112
“失声”已久的夏日白洋淀雷雨——一位被“遗失”的白洋淀诗人 133
隐匿的光辉:白洋淀诗群女诗人探论 146
梁小斌为“什么”“忏悔” 154
能否“重新做一个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诗学的“末路”或“观念史” 161
重回纵横交错的历史场阈——《回顾一次写作》的新诗史意义 175
打开一代人的诗歌卷宗——关于《尴尬的一代》的对话 189
第四辑 模糊的“当下”与“新世纪”面孔 204
诗歌批评的伦理生态与“病态”机制 204
“歧路花园”的一千零一夜——两岸“70后”女性诗歌的精神地理 215
被“征用”和“消费”的新世纪诗歌 238
“只有黑夜适合一颗干净的心”——新世纪诗歌的几个关键词 245
拟象的欢娱与公众的窥欲——影视的公共空间与诗歌生态 256
第五辑 从“广场”到“地方性” 272
地缘的“北方”诗学:从杏花村到白洋淀 272
广场诗学与“饥饿”之歌 298
诗歌风水在“江南” 308
最后的“江南汉语”与“地方知识” 323
我是个左撇子(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