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谢和耐
  •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
  • 页数:692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中译本序 1

导言 1

中国的地域与居民 2 汉族人6 生活方式和文化12 农业发达并占有优势地区的定居民13 草原地区的游牧民 14 喜马拉雅群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山人 15

华南和东南亚的混合文化16 西域绿洲的定居民和商贾的文化17 欧亚大陆的交通道路18 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模式 20 中国文明的基本特征27 中国的文字 30

上古时代第一编从古代王权到中央集权国家 37

第一章上古时代的王权 37

一、新石器时代之前 37

夏王朝 39

二、上古时代的王权 40

青铜器时代的第一个王朝—殷商 41 古卜和祭祀 44

第二章诸侯国时代 47

一、上古王权的衰落 47

周王朝的最初几个世纪 48 传统纪年体系 49

二、从诸侯国到王国 50

公元前9~公元前7世纪的贵族社会 50 贵族制度的衰亡 53

第三章 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55

一、变化的加速 56

政权的变化 57 战争的变化 58 经济发展高潮与技术革新 60 社会的动荡 64

二、国家的革命 66

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66 新国家的新颖特征 67

第四章上古时代的遗产 70

一、公元前10~公元前6世纪的传说 70

经典著作70 经典传说相对较晚的特征 73

二、伦理和政治思想的觉醒 74

儒家的祖师孔夫子 74 墨子——一个聚徒讲学学派的创始人 75

三、公元前4~公元前3世纪的文化潮流 76

国家的理论家 77 从宗教修持到哲学:道家 80

孟子 82 荀子 84 辩学家和五行学家 85

文学 86

军人帝国时代第二编 中央集权国家的兴盛衰败 91

第一章开拓疆土的帝国 92

一、由秦至汉 92

中国各地区的统一和最早的开拓倾向 92 秦帝国的崩溃和汉帝国的开国 94 法制的稳定性 94 压缩“封国”和抑制帝国贵族 97

二、汉王朝在亚洲的大举开拓 99

蒙古和西域 101 满洲和高丽 104 北方的军事组织 104 汉王朝进入热带地区 106 向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最早开放 109

第二章大举开拓的因果 110

一、经济和政治 111

贸易与开拓 111 赏赐礼物的政策和丝绸贸易 112

胡族人的汉化及其内附天朝帝国 115

二、经济和社会 117

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飞跃 117 富商和望族 120

自由经济还是控制经济 121

第三章贵族地位的上升和政治制度的危机 123

宫中的篡权阴谋123 复兴帝国的新基础 125 公元1~2世纪贸易关系的发展127 新帝国自创建到184年起义之间的发展128 救世主般的革命者129 受军阀混战主宰的帝国 130

第四章汉代的文明 131

五行经学 131 多样化的传统132 谶纬学的发展134 经学与时代现实的关系 135 各学派之间的争鸣和各种倾向之间的对立 136 经学的鼎盛与汉末文化的复兴 139 作为综合和政治与伦理反思的史学的出现140 宫廷文学 141

第三编中国的中世纪 143

第一章胡族和世族 145

概论 145

一、从军事专制到无政府状态(190~317年) 147

三国时代,中国北方的曹魏王朝 147 蜀汉国和吴国(四川和长江流域) 149 内战和汉化雇佣军的反叛 150

二、长江流域的世族统治 152

东晋 152 宋 153 齐 154 梁 154 陈 156

三、中国北方的汉化胡族王国和帝国 156

五胡十六国(4世纪) 156 拓跋族的崛起和北魏帝国的形成 158 中国北方的紧张状态、断绝交往和分裂形势(534~577年) 162

四、交流、影响和对外关系 163

中国南方、东南亚、印度洋 164 满洲、高丽和日本165 蒙古和西域 167

第二章中世纪文明 170

一、玄学、美学和诗学 171

从法家的正名论到本体论思辨 171 人性、自由、美学和诗学174 道教界 177

二、佛教的大虔诚 178

佛教传入中国 179 佛教的适应过程 181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大高潮185 宗教、社会和政治 187

进香朝圣 190 汉文佛教译经和文献191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贡献 193

第四编从中世纪到近代 198

第一章贵族帝国 198

581~683年时代的政治史 200

一、唐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201

大兴土木工程 202 行政制度 203 司法制度205 土地法206 兵制 208

二、7世纪的大开拓 211

事件 212

三、684~755年期间的政治史 214

武后和韦后 214 唐朝的盛世时代 216 755~763年的武装叛乱 217

第二章向近代的过渡 218

一、安史之乱的后果 218

大倒退 218 税制改革和社会演变 220 水稻种植业的首次大发展 222

二、帝国的藩镇割据 223

政治演变 223 一种新的政权形式 225 10世纪时的地区独立和经济发展 227

三、结论 229

一个新社会的曙光 229

第三章从向世界开放到返归古典传统之源 230

一、中世纪文化的顶峰 231

史学和诗学 231 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233

二、外来的影响 238

伊朗的影响 239 7~9世纪的中国和伊斯兰教 241

三、唐代文明的影响 244

中国在日本的影响 245

四、“民族主义”的反抗和回归中国传统之源 246

“古文”运动 248 法难的镇压和佛教的衰落 249

自宋至明的官僚帝国第五编中国的“文艺复兴” 255

第一章新社会 257

一、历史和政治制度 258

事件258 新的国家 260 变法运动 263

二、军队 266

从募兵制到雇佣军制 266 火器 268

三、新社会 270

一个食租的阶级 270 土地问题 271 城市的飞速发展 274 一个流动性更大的社会 275

四、经济的发展 277

食物的增加 277 手工业生产和经商的发展 278

商业的国家 280 货币经济的发展 282 航海的发展 284

第二章中国“文艺复兴”的文明 287

一、复兴的条件 288

学术文化和民间文化 288 木版和活字印刷术 290

二、科学和哲学 293

宋代的文字作品和科学的发展 294 科学考古的发轫296 史学的新倾向 297 宇宙论和伦理学,一种自然哲学的形成 299

三、结论 302

第六编从汉化诸帝国到蒙古人入主中原 304

10~14世纪的游牧民和山民304 三代游牧骑兵 305

第一章汉化诸帝国 306

辽人的契丹国306 牧民和骑兵的西夏帝国 309 女真人的金帝国 311

第二章蒙古人入主中原 313

一、蒙古的社会制度 316

蒙古人剥削制度的建立 316 民族歧视 318 税制和对中国财富的掠夺 320 起义和对占领者的抵抗 322

二、东亚、基督教社会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关系 323

基督教国家的使节和商人 324 赴欧亚大陆的零散中国人 326 蒙古人占领下的文学、科学和宗教 330

第七编专政君主和太监的统治 335

一、元帝国的解体和明王朝的建立 336

第一章重建和开拓 336

领土的解放 336 农业经济的恢复 338 人口的控制 340 专制主义的倾向 341

二、继续扩张 343

蒙古、满洲和越南 343 大规模的海上远征 344

收缩的开始 348

第二章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迁 349

一、政治的发展 350

太监和秘密警察350 迁都 351

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52

军户问题 352 匠户的逐渐消失 354 社会动乱355 经济的变化 357

三、外患 359

蒙古人的攻势359 海盗行为 360

一、城市的复兴 364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开始和明末的危机 364

大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高潮 364 技术的发展 366

市民和商人的新社会 368

二、最后50年的危机时代 368

财政危机 369 政治危机 371 人民大起义 373

满族的威胁 374

第四章明代的文化生活 375

一、正统派和独立派 375

心学派的发展 376

二、1550~1644年间的“文艺复兴” 378

反传统主义 378 科学新思想和实学新兴趣 380

市民文学 383 结论 384

三、欧洲的入侵和耶稣会传教士 385

第一批天主教传教士抵达东亚 386 对话的困难388 最著名的从教人 391 相互影响 393

四、对明末历史的全面总结 395

近代中国第八编专制的宗法制度 399

第一章清朝的征服与开国 400

一、满族势力的发展 400

形成时期400 清人入主中原 401

二、延搁和困难 404

南明的抵抗404 海盗活动的猖獗回潮405 三藩之乱(1674~1 681年) 407

第二章开明专制君主 408

一、思想领域的统治 409

知识精英的归附 409 一个“儒教”帝国 411

二、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帝国 412

蒙古、西域和西藏:战争、宗教和外交412 新疆的建制 414 大陆性和世界性的帝国 415

三、繁荣昌盛的时代 416

农业技术的发展顶峰416 “工业化”的大手工业和史无前例的贸易发展418 人口增长和移民 421

四、边境冲突 422

在东亚与俄罗斯移民的最早冲突423 移民人口的起义424 越南人的海盗活动 426

五、政治和社会风气的腐败 426

腐化的发展和最早的农民起义426 政治制度的弊病 428

第三章17世纪中叶~18世纪末的文化生活 430

一、17世纪的哲学家 430

17世纪文化思潮的连续性431 批判专制主义和中国文化史初探432 进化论的社会学433 顾炎武——近代史学和训诂学之父435 恢复实学和新教学法 437

二、开明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 438

伦理范畴439 皇帝和富商们对文学艺术事业的赞助 442

三、18世纪的文献考证高潮和哲学家 445

考证派的形成445 戴震——科学家、博学家和哲学家447 一种历史哲学 449

四、耶稣会士的业绩与中国对欧洲的影响 450

科学事业和耶稣会士在华的影响451 向中国的借鉴和欧洲的反响 455

第九编从衰退到外辱 460

一、衰退的内部原因 461

第一章大衰退 461

二、走私和海盗 464

贸易逆差464 第一次鸦片“战争”467 通货问题 470

三、中国和西方 471

第二章社会爆炸及其后果 474

一、太平天国 475

一种革命传统476 太平军起义的发展和遭镇压 478

二、其他的起义 481

捻军482 移民 483

三、后果 485

复兴农业的优先性485 被迫加重贸易负担 486

政治变化488 矛盾的产生 490

第三章现代化的失败和外国入侵的加剧 491

一、现代化问题 492

工业化的最早努力492 失败的原因495 自由企业还是国有经济 499

二、外国入侵的加剧及其后果 500

被奴役地位的加重 501 四面包围 503 经济的后果505 心理和政治 506

三、结论 510

第四章19世纪的文化潮流 511

改革后的儒教513 正统派的反抗和改革派的复兴 515

复归被遗忘的传统518 西方科学的影响 520

当代中国第十编灾难深重的中国 525

灾难年代的开始525 惶恐的表现 528

第一章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崩溃 529

一、中国经济的崩溃 532

战争赔款的巨大压力 532 经济上受外辱 534

自然灾害 537

二、人口的迁移和社会的变迁 539

人口的外流和迁移 539 中国社会的解体 542

第二章20世纪上半叶的政治发展 546

一、袁世凯时代 546

旧制度的灭亡546 袁世凯的独裁 549

二、军阀混战时代 550

内政与外国的干涉 550 从孙文(孙逸仙)的奋斗到蒋介石的胜利 552

三、南京政府的10年 554

民国政权的基础与特征 555 农民革命家和日本侵略满洲 557

四、从日本侵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560

重庆时代 560 1946~1949年间的内战 562

第三章哲学和文学的发展 563

日本的影响和进化论哲学的发现565 西方的入侵 567

马克思主义的胜利571 历史科学和精确科学 573

第十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新篇章 576

新政权的创新特征 577

一、从与苏联的结盟到决裂 579

苏联的模式 581 大跃进 582

二、从与苏联的决裂到毛泽东的逝世 584

1960~1965年的短期恢复 585 文化大革命 587

毛泽东时代的结束 589

三、从毛泽东的逝世到80年代末的中国 590

跋 593

附录 596

一、参考书目 596

1.期刊 596 2.通史著作 598 3.断代史参考书 604

二、历史纪年表 627

1.中国历代王朝大事年表 627 2.中国的历史和文明大事纪年表 630

三、谢和耐教授主要汉学著作目录 684

1.专著 684 2.论文 684

译后记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