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8
(三)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13
(四)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8
(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21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6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6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0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 34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8
(五)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2
三、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 48
(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8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53
(三)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5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0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68
(三)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70
(四)深化计划、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77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5
五、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89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89
(二)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素质的发展路子 94
(三)发展要有新思路,核心就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99
(四)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 107
(五)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109
六、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117
(一)必须始终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117
(二)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121
(三)积极探索扶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和新办法 127
(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134
(五)扶贫开发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 136
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142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42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 146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0
(四)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158
(五)切实关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 162
八、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169
(一)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 169
(二)东部地区要继续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73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176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86
(一)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186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190
(三)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198
(四)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203
(五)学习和吸收入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05
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210
(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210
(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218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224
十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30
(一)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30
(二)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238
(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243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 253
(五)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62
(六)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268
(七)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274
十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79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79
(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85
(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91
十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98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98
(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0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09
(四)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313
(五)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 315
(六)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 319
(七)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321
十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6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26
(二)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29
(三)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 332
(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335
十五、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38
(一)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实行广泛的团结 338
(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345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350
十六、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354
(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54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59
(三)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62
(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66
(五)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376
十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79
(一)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 379
(二)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384
(三)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393
(四)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401
(五)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 407
(六)尊重保护妇女,关心青少年成长 415
十八、坚持不懈地进行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425
(一)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425
(二)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30
(三)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434
(四)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 441
十九、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 446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46
(二)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449
(三)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455
(四)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466
(五)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国防 477
二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482
(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482
(二)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485
(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497
二十一、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 511
(一)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11
(二)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27
(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 532
(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36
(五)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50
(六)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560
二十二、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69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569
(二)“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76
(三)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584
(四)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坚持讲团结、讲统一、讲大局 590
(五)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598
(六)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603
(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610
二十三、改进党的作风 622
(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622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 625
(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636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646
(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650
二十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655
(一)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 655
(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662
(三)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668
(四)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672
(五)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681
(六)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 690
二十五、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695
(一)讲学习是讲政治、讲正气的前提和基础 695
(二)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703
(三)要在党内真正造成一种浩然正气 707
(四)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 713
附:本书摘录所依据的江泽民著作目录 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