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吉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
  • 页数:52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科学体系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6

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10

第二节 哲学史上的两条路线斗争 16

一 古代奴隶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 16

二 中古封建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 19

三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条哲学路线斗争 2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27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7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 31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35

第四节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38

一 为革命和建设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38

二 理论联系实际,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41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44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44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4

二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9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4

一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 54

二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57

三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60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63

一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63

二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65

三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70

第四节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71

一 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71

二 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75

第五节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76

一 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76

二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79

第三章 意识和物质 82

第一节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82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82

二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7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91

一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91

二 人的意识和动物的心理 94

三 电脑和人脑 97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01

一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01

二 意识的两种基本形式 103

第四节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08

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 108

二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113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 116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 116

一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16

二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119

三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124

第二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7

一 矛盾 127

二 矛盾的同一性 128

三 矛盾的斗争性 133

四 斗争的绝对性与同一的相对性 135

五 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泉源、动力 138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42

一 矛盾的普遍性 142

二 矛盾的特殊性 146

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50

第四节 矛盾的总体和各个侧面 155

一 整体性矛盾和部分性矛盾 155

二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157

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60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169

第一节 质和量 169

一 质 169

二 量 173

三 度 17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 179

一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79

二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81

三 量变和质变的多样形式 185

第三节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错 190

一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190

二 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193

三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94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96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96

一 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196

二 两种对立的否定观 198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204

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 204

二 发展的螺旋形、波浪式 210

第三节 新陈代谢是不可抵抗的普遍规律 216

一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区别 216

二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19

三 正确对待新事物 222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24

第一节 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224

一 范畴的实质及其与规律的关系 224

二 范畴的辩证性质 227

第二节 本质和现象 230

一 本质和现象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30

二 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231

三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34

第三节 内容和形式 236

一 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36

二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 238

三 选择形式,发展内容 240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 243

一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43

二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 246

三 把握因果联系,能动改造世界 248

第五节 必然和偶然 250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 250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251

三 透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55

第六节 可能和现实 256

一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256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59

三 分析两种可能性,力争好的可能性的实现 261

第八章 认识和实践 26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65

一 科学的反映论 265

二 彻底的可知论 269

三 辩证的认识论 27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275

一 实践的实质、特征和形式 275

二 实践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280

三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87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289

一 实践到认识 物质到精神 289

二 认识到实践 精神到物质 296

三 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298

第四节 认识的基本方法 302

一 观察和比较 302

二 归纳和演绎 304

三 分析和综合 307

四 抽象和具体 310

第九章 真理 313

第一节 真理与检验真理的标准 313

一 客观真理 313

二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319

三 真理与谬误的斗争 322

四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325

第二节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331

一 改造世界是人类认识真理的目的 331

二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 333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337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37

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37

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39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空前革命 341

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341

二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45

三 历史唯物主义在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 349

第三节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59

一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359

二 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364

第十一章 社会基本矛盾 367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67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67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 370

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75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77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77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 381

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386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388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388

二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39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97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 397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402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409

第十二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413

第一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13

一 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413

二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417

三 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 420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22

一 国家的起源、实质和职能 422

二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425

第三节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427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427

二 社会革命的类型 430

三 社会革命的形式 436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438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438

二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42

三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446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449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449

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49

二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52

三 正确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455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457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457

二 道德 460

三 教育 464

四 艺术 467

五 科学 471

六 宗教 476

第三节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482

一 精神文明和社会意识的联系 482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84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486

第十四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88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88

一 唯心史观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歪曲 488

二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490

三 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作用的差别 494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96

一 历史上各阶级的代表人物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 496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98

第三节 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 502

一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502

二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504

第四节 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507

一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 507

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508

第十五章 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 512

第一节 人类解放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 512

一 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基础 512

二 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桥梁 514

三 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是相互促进的 515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历史飞跃 517

一 人类社会的自由王国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517

二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类自由解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519

三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理想的自由王国 520

第三节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的指南针 523

一 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 523

二 共产主义运动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的手段 525

三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康庄大道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