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资源篇 3
第1章 土地资源 3
一 土地资源特点 3
二 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状况 8
三 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现状 13
四 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 16
第2章 气候资源 21
一 气候一般特点 21
二 光能与日照 22
三 热量 25
四 降水 30
五 风能 33
六 农业气象灾害 35
七 农业气候区划 39
第3章 水资源 48
一 降水量 48
二 地表径流量 50
三 地下水和地热水 56
四 水质 59
五 农业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61
第4章 农作物品种资源 63
一 粮食作物类 63
二 油料作物类 65
三 纤维作物类 67
四 蔬菜类 67
五 果、茶、桑 68
六 特用作物类 70
七 持续做好农作物品种资源工作 73
第5章 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 74
一 植被一般特征 74
二 森林植被类型 76
三 野生植物资源 77
四 森林动物资源 79
五 森林自然保护区 83
第6章 草场与畜禽品种资源 85
一 革场资源及其分布规律 85
二 牧草品种及其生态特征 87
三 不同区域草场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88
四 畜禽品种资源 91
第7章 水产资源 94
一 水面资源类型及其营养物质丰度 94
二 水生动物品种资源 99
三 水生湿生植物资源 103
四 水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05
第8章 中草药资源 107
一 中草药资源概述 107
二 名贵稀有中草药资源评价 110
三 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119
第9章 矿产资源 121
一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121
二 主要矿产的种类、品位、储量和分布 122
三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33
第10章 能源资源 136
一 矿物能源 136
二 再生能源 138
三 生物质能源 140
四 农村能源区划 145
第11章 旅游资源 147
一 自然景观的类别、分布与价值 147
二 人文景观的类别、分布与价值 151
三 旅游分区及其主要景区景点 156
第12章 人口 165
一 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165
二 人口构成 168
三 人口素质 172
四 人口控制 175
第13章 城镇与交通 178
一 城镇规模结构及其地域分布 178
二 城镇发展与农村经济 180
三 交通网络与运输结构 182
四 各种运输方式 184
第14章 农业资源综合评价 186
一 农业资源优势 186
二 农业资源中的突出问题 190
三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战略对策 193
第二篇 产业篇 197
第15章 全省农业新发展构想 197
一 农业发展的依据 197
二 农业发展的目标 201
三 农业发展的举措 206
第16章 种植业 210
一 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布局 210
二 种植业结构调整 220
三 择优选建种植业商品基地 223
四 发展种植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224
第17章 林业 227
一 林业生产现状 227
二 林业发展方向和林业区划 233
三 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选择 235
四 林业商品基地和防护林体系建设 236
第18章 畜牧业 238
一 畜牧业的生产现状和结构性问题 238
二 畜牧业结构优化设想 241
三 畜牧业的生产布局与商品基地选建 244
四 发展畜牧业的措施 246
第19章 水产业 249
一 水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49
二 发展水产业的优热与目标 252
三 发展水产业的措施 254
第20章 乡镇企业 257
一 乡镇企业现状 257
二 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59
三 乡镇企业战略目标与不同地域发展方向 261
四 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对策 267
第三篇 区域篇 273
第21章 综合农业分区 273
一 分区原则 273
二 分区指标 274
三 区划系统 277
第22章 武鄂黄城郊农业区 279
一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279
二 农业生产现势 284
三 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286
第23章 鄂东北丘陵低山农业区 289
一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289
二 农业生产现势 293
三 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300
第24章 鄂东南丘陵低山农业区 306
一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306
二 农业生产现势 309
三 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314
第25章 江汉平原农业区 320
一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320
二 农业生产现势 329
三 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337
第26章 鄂北岗地丘陵农业区 343
一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343
二 农业生产现势 348
三 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354
第27章 鄂西北山地农业区 360
一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360
二 农业生产现势 370
三 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376
第28章 鄂西南山地农业区 383
一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384
二 农业生产现势 389
三 农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395
第四篇 对策篇 405
第29章 强化科教兴农 405
一 加强农村教育 405
二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406
三 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407
四 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408
第30章 持续兴修水利 410
一 水利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410
二 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414
三 区域水利建设 416
四 改造渍害田,防治水土流失 422
五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426
第31章 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状况 431
一 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 431
二 农村能源供需预测 437
三 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途径 445
第32章 推进农业机械化 451
一 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 451
二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设想 453
三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项目 457
四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459
第33章 完善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62
一 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状 462
二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464
三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 465
第34章 农业发展的综合举措 467
一 面临人口增长多重压力,必须节制生育,控制非农占用耕地 467
二 为实现小康,必须大力挖掘现存农业生产系统增产潜力 468
三 为遏制环境与发展恶性循环,必须合理开发后备资源 470
四 跳出粮食区域性困境,必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整粮食品种结构 471
五 广开饲料源,积极发展饲料工业,从提高饲料转化来增加畜牧水产品 472
六 发展混农林业,是解决农业内部争地,激励群众造林的最有希望的途径 473
七 乡镇企业要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473
八 强化农业区域分工和互补,充分发挥区域整体功能 475
附录 477
总表1 湖北全省及其农业区的国土、人口和乡村劳动力(1990) 477
总表2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的农用土地构成 478
总表3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地面资源态势(1990年) 479
总表4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劳动生产率(1990年) 479
总表5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 480
总表6 湖北省农业商品率和物耗产出比(1990年) 480
总表7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粮棉油麻烟作物播面和产量(1990年) 481
总表8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有林地面积、蓄积和多年生经济林产品产量 481
总表9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畜牧水产养殖产品产量 482
总表10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大宗农副产品劳均生产量和人均拥有量(1990年) 482
总表11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乡镇企业职工数、产值与效益(1990年) 483
总表12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四化”水平(1990年) 483
总表13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农民人均收入与支出(1990年) 484
总表14 湖北省及各农业区人口、耕地、主产品协调配置方案 484
《湖北省农业资源与综合农业区划》鉴定委员会成员名单 486
《湖北省农业资源与综合农业区划》鉴定委员会鉴定意见 487